新浪财经

抑郁症被夸大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 02:10 第一财经日报

  最近,一本名叫《迷失在悲伤中》的健康类图书在美国医学界引起了广泛争议,争议的焦点是该书力图改变对抑郁症的官方定义,而呼吁精神病理学将悲伤从抑郁症的范畴中区分出来。该书的作者,同时也是健康研究专家Allan Horwitz和Jerome Wakefield称,此举的目的是改善我们获取精神药物的方式,同时阐明一种适应时代的健康文化观念。

  根据流行病学的估计,每10个美国人中至少有一人受到严重的抑郁症的折磨。1987年到1997年间,到抑郁症门诊部看病的美国人上升了300%,最后一年的广泛调查是可以信赖的。到2020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抑郁症将要尾随无法治愈的心脏病成为第二大难治之症。宾夕法尼亚大学Seligman教授写道:“我们正卷入抑郁症的流行漩涡中,其结果是,自杀将更为普遍,像艾滋病一样夺取许多人的生命。”有什么能够解释清楚这种致命的、迅速扩散的压抑感?

  心理学家Ed Diener和Martin Seligman2004年就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写道:“跟从前相比,现在有更多的购买力,更多的音乐,更好的教育,更多的书籍,世界性的即时通讯,更多娱乐,但是与经济的统计数据相比,关于抑郁和道德败坏的统计数据却变得更加糟糕。”

  但健康专家Allan Horwitz和Jerome Wakefield认为这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因为抑郁症的概念使用存在很大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抑郁症患者的统计数字在爆炸式地增长,二、抑郁症药物在大肆滥用。

  按照Horwitz和Wakefield的说法,“没有明显的事实可以解释清楚抑郁症在最近的高潮。”他们说,抑郁的层级正在膨胀,因为临床分类无法在正常的、功能性的悲伤与真正的精神紊乱之间作出基本的区分。得抑郁症人的数据统计充满了虚假,比如被抛弃的情人、白领们错失升迁的机会、孩子们没有被邀请参加舞会等等,显然处于这样状态的人并没有病。

  《迷失在悲伤中》一书争辩道,达尔文式的自然选择为我们进化出了一种“迷失反应”生理机制。我们很容易因为失去而悲伤,正如我们也很容易因为成功而高兴一样。从进化功能讲,真正的抑郁症是因为“迷失机制”失灵而造成了“伤害性功能紊乱”。假如你为死去的

宠物狗哀伤两个星期,你可能是正常的。如果你两年之后仍然处于悲伤之中,你就有问题了。过分的“迷失反应”,超出正常的时间范围和强度,常常预示着正常功能的崩溃。但我们要区分何为正常范围内的“迷失反应”,何为超越正常范围的“迷失反应”。

  Horwitz和Wakefield认为,在全球流行病领域内,被诊断为严重抑郁的成千上万的人,也许实际上从来没有得过此症,更糟糕的是,他们却吃下了上亿美元的抗抑郁药物。


范倍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