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对气候变化,富国应如何向穷国转让技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18:48 《财经》杂志网络版
潘家华:转让者担心“不费功夫得来的技术你会珍惜、去好好利用吗?” 【背景】12月15日下午,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路线图”,旨在指导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满后各缔约方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根据这一协议,各方将于2009年完成下一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内容包括减缓、适应、技术和资金四个主要方面。 在这次谈判中,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出,在可持续发展以及发达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减缓排放的行动。然而,在本次大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技术转让协议”展开的谈判终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从12月11日开始并持续至12日凌晨两点的谈判中,各方最终未能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最为关注的“技术开发与转让”等议题上达成一致。这样,此议题只能留待2008年再作讨论。 为什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此次大会上出现了如此尖锐的分歧?尤其是,在技术转让问题上,为什么经过了漫长、艰苦的谈判,仍然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家华指出,主要是由于双方存在比较大的理解上的差异。 潘家华指出,双方在基本理念方面便存在分歧。发展中国家坚持认为,控制全球变暖涉及人类共同的未来,需要政府干预。那么,技术转让作为公共干预的一种方式,就要动用公共财政。而发达国家认为,技术的开发、使用是一种市场行为。技术不是在政府手中,而是在企业手中。应该按照市场的规则、依据市场需求来提供或转让。 发达国家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现已具备了比较先进的技术,例如太阳能、沼气资源的开发等。因此,没有必要获得其他技术转让。而且,发达国家担心,一旦把技术转让出去,发展中国家会不重视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因此,发达国家希望继续由自己来掌握技术,而发展中国家则希望,发达国家对技术的控制更宽松一些,让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受益。更进一步探究,分歧背后也含有一定的政治原因。 潘家华指出,更现实的问题是,由于技术存在购买问题,因此,技术转让实际上是一个资金的问题。发达国家认为,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会有相应的谈判安排,因此,技术问题不必专门拿出来谈。此外,技术转让过程中还涉及技术的管理、研发和应用的问题。潘家华称,按他个人的理解,今后的谈判将如何发展也取决于资金问题。 此外,潘家华提出,“技术转让”这个词其实并不特别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带有“免费”的含义。公众还有必要认识到,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因此,今年转让给你了,明年有新的技术出来,还继续转让吗?再过三年,又有新的技术,还转让吗?而如果就这样简单地转让,免费得来的技术你会珍惜、去好好利用吗?”潘家华指出了转让者的疑虑。所以,他认为,考虑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升级,技术转让在市场运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它们都成为谈判达成协议的现实障碍。■ 《财经》杂志记者吴燕采写 本栏目主持人信箱: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