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六大家电巨头鼎力助阵 全球巡讲收官阵容空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 17:52 北京娱乐信报

  ——张近东香港论道中国制造

  “世界在中国制造,中国为世界制造!”北京时间12月12日下午3点,从香港传出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商业领袖的声音。作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以主讲嘉宾的身份,在“四海论道”香港论坛上发出了如此掷地有声的观点,也由此引发国际舆论对中国制造的热烈探讨。

  据了解,张近东此次香港之行,是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之邀,以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身份,参加中央电视台组织的“相信中国制造——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四海论道”全球论坛,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制造。沿着全球制造发展的轨迹,该论坛已经先后举办了英国伦敦站、法国巴黎站、美国费城站和新加坡四站,此次香港站既是此次“四海论道”全球巡讲的最后一站,也寄托着世界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的深层次含义。

  因此,此次论坛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共有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制造行业、学术机构和主流媒体的200多名嘉宾参会,规模空前。其中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周云杰、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侯松容、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方洪波、广东格兰仕电器集团执行总裁梁昭贤、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总裁任伟光、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总裁丁威六大家电巨头悉数到场,涵盖了中国本土家电制造和外资家电制造企业,成为论道中国制造的 “主力集团军”,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厂商联合会、香港工业总会等行业协会高层以及香港大学商学院院长张介也参加了此次论坛对话。

  在论坛现场,张近东进行了题为《世界在中国制造中国为世界制造》的精彩演讲,他从“中国渠道眼中的中国制造”这一独特角度,结合自身17年来的家电销售经验,全面剖析了中国制造的腾飞根源、中国制造对于世界市场的巨大价值以及中国制造未来的发展方向。他用“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技术和产品的进步,从简单到多样、从粗放到精益、从传统到时尚;资本和市场的拓展,从区域到全国、从国外到国内、从中国到国际。”这三个方面来概括了中国家电制造业近3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用“最早主要经营进口家电”到“现在销售的家电产品基本都是在中国制造”来形象地展示中国制造所取得的成就,而“中国制造全球超过1/3的家电产品,生产了全球彩电中的50%、手机的50%、空调的70%、微波炉接近100%”这一组数据则向外界表现了中国家电制造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张近东认为,中国家电制造发生的由弱到强的转变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促使这一转变的发生有两个深层原因:一是世界家电制造的重心向中国转移,二是中外家电制造企业立足中国的配套生产能力,为世界制造。

  这一转变也并非单纯局限于中国家电制造本身的成长,它还造福了整个世界。张近东描述道:“20年前在国内买一台21寸的彩电,要花4000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工薪人员四、五年的收入。而现在买一台同等的产品,还不到一个月的收入,目前主流的32寸

液晶电视,售价也就是一个工薪人员一到两个月的收入。这样的情形同样体现在国外,在美国购买一台32寸的
液晶电视
,花500多美元,价格和中国差不多。在售后服务方面,中国消费者几乎无需付出,仍能得到较长时期的服务保障。”

  因此他认为,正是由于中外家电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的辛勤努力,家电产品在中国已经从奢侈品变成了耐用消费品、生活必需品,目前正朝着快速消费品的特征转变,家电产品的功能丰富、质量提高,而价格却在下降,中国消费者家电消费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中外家电制造企业立足中国,服务世界,面向全球家电消费市场,提高世界各地消费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人们的经济支出,中国制造造福了全球市场。

  张近东的演讲也引起了现场嘉宾的强烈共鸣,11名对话嘉宾也在主持人——华南理工大学商学院长蓝海林的引导下,围绕“请相信中国制造”的主题,从“为什么会产生中国制造的概念?”、“为什么会产生对中国制造的质疑”、“中国制造应当如何赢得世界的尊重?”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四名本土家电制造企业的老总一致认为,中国制造的成长,有赖于中国生产成本低、配套产业健全和高素质人才群体等国家优势。而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总裁任伟光、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总裁丁威则从外资家电品牌的角度认为,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意味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同时也是其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张近东则分析道,中国有13亿人口,有着非常庞大的内需市场,这使中国市场本身就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完全具有培育出世界级制造企业的土壤。例如每年近万亿中国家电市场不仅培育了多个世界级的本土家电制造企业,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制造企业到中国进行投资和生产,在中国销售或出口到全球,但同样已经打上了“中国制造” 的标签。

  针对当前国际上常见的对中国制造的质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王锦珍通过大量的实际处理案例得出结论:中国制造的产品标准已经完全与世界接轨,很多出口品类的合格率都要高出国际标准。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方文雄从同样大面积使用中国制造产品的香港消费者角度出发,认为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一直在持续提高。而曾经留学美国多年的香港大学商学院院长张介教授则认为,日本韩国等国家制造业兴起的时候其产品在西方世界也曾遭受过中国制造类似的质疑,这是新兴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应该看作其成熟和发展的必然阶段,中国制造有能力更快更好地跨越这一阶段。

  在谈及“中国制造如何赢得世界尊重”时,每位嘉宾都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了他们心目中能够帮助中国制造赢得世界尊重的核心要素,其中包括品牌、创新、质量、社会责任等。张近东则选择了“渠道”,他认为“中国制造只有真正覆盖到全球每一位消费者,让他们对中国制造更加了解,才会更加尊重中国制造,而其中渠道的支持起着关键的作用。”

  张近东在论坛演讲最后也展望到,“未来的中国制造,一定是依托全球的技术标准、遵循全人类的价值理念,走中国创造之路。”他坚信,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洗礼,未来的中国一定是更加融入世界的中国、更

  加国际化的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会造就更加负责任的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企业的碰撞,会造就更加负责任的中国企业。相信自己、相信世界,就一定会相信中国、相信中国制造。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