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应成为重要政策导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5日 03:15 金融时报
李侠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 日前,记者就宏观政策操作可持续、是否可以达到预定的防范通胀、防范经济过热的政策目标等问题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 货币对冲及信贷控制只能是权宜之计 巴曙松认为,从政策基调看,货币的大幅度对冲以及信贷的控制,并不可能解决结构问题,只能是权宜之计,政策操作的重点,应当是迅速推动结构改革、促进结构调整,从而放弃对于大规模、持续性对冲的依赖。但是,从目前的整个政策操作看,因为结构调整和改革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不是货币政策领域或者金融领域可以完全推动,央行的对冲操作和日益带有明显计划色彩的信贷控制,成为货币政策越来越依赖的重要政策工具。 他表示,摆脱这种对于货币对冲的过分依赖,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应当成为当前防范通胀、防范经济过热的重要政策导向。在当前通货膨胀已经日益显现强大压力的时期,应当坚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降低对于大规模持续对冲的依赖。否则,防范通胀和防范经济过热可能难以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 应从以下几方面推进经济结构改革 巴曙松认为,要摆脱对于货币对冲的政策依赖,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推进经济结构改革: 首先是国民储蓄率的降低。应当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举措降低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其中,政府储蓄的降低首先需要将财政政策从直接投资为重要目标转型为公共财政,并且在财政收入大幅上升的时期积极减税;企业储蓄的降低有待于建立完善的分红制度;而居民储蓄比率的降低,则有待于消费信贷体系的完善、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等。如果不采取这些领域的积极改革,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格局不太可能在短期内逆转。 其次,降低对于外部需求的过分依赖,促进内需主导的增长模式。但降低对于外需的过分依赖,并不意味着排斥中国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国际经验表明,汇率升值也可能并不会显著影响到这个进程的推进,因此,加大对于相关领域产品的进口、适度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消费需求的提高都是值得强调的政策举措。 第三,客观看待对外直接投资。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看,重流入轻流出的外汇管理体制放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适度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配合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都是必需的政策备选手段。 第四,放松对于一些行业的准入管制,打破垄断行业的准入限制,鼓励服务业等的发展,鼓励居民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巴曙松表示,在给予汇率更为灵活的弹性之前,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培育、企业和金融机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也应当是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值得参考和借鉴 由于结构调整政策的推进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汇率等政策从实施到取得预定的政策效果在传导上存在一定的时滞,因此,巴曙松认为,短期内适度紧缩的“组合型”货币政策选择作为过渡性的政策举措,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必要性,这包括温和的利率调整、一定范围内的控制价格举措以及流动性紧缩政策,对于商业银行放贷的窗口指导等可能在短时期内继续成为一揽子调控措施的组成部分,但是,不能对这些政策成本日益增大的政策操作工具形成新的依赖。 巴曙松认为,从目前的物价形式看,可以说仍处于通货膨胀的早期,来自中国经济内部的价格压力还没有充分显现。但上述因素的存在甚至强化的风险显著存在,如果不及时推动结构调整,价格上行压力将从上游产品传递到下游产品,从生产资料传递到生活资料,形成价格全面上涨的态势。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货币对冲政策操作的依赖实际上是将本应用外部政策工具来解决的宏观经济的外部失衡,采用了内部政策工具来平衡,也可以说是内部部门承担了宏观经济失衡的压力。这种政策操作的负面效果会日益明显。如果继续坚持这种货币对冲依赖型的政策操作,在2008年我们可能会面临更为剧烈的政策冲突。 巴曙松表示,与中国同样被视为所谓“金砖四国“的印度近年来在面临与中国类似的挑战时,其货币政策调控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地方。在与中国类似的货币政策环境下,2007年1月底,印度的通胀加速上升至6.7%,其推动因素也主要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在综合判断各种因素之后,印度央行的反应是将银行的现金准备金率上调100个基点,将政策利率上调50个基点,并允许卢比在一周时间内升值近9%。此外,印度政府还削减了部分进口产品的关税和税率。采取这些政策举措后,印度的总体通胀在近几周逐渐下降到4%以下。 他强调,从下一步发展思路看,要防范全面的通胀,防范经济过热,就必须要摆脱当前对于成本日益加大的货币对冲的依赖,转向更为坚决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采取更为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以及更为积极的推动内需增长的政策举措。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