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布局雏形圈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 20:24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李金玲报道 12月7日,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下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截至目前,历经30年的探索,中国已形成东(上海浦东)中(武汉和长株潭)西(成渝)、南(深圳)北(天津滨海)兼顾的改革试点版图,改革逐渐从外围走向核心。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鉴于目前综改试点已在东中西、南北分别布局,未来两三年内,国家将不再批准新的试验区。下一步要重点做好现有试点的推进工作,以及试验到期后的总结及推广。 “申新”之路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一年后,国务院正式批准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申新”热潮。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四大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提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 今年“两会”上,来自湖北的38名全国政协委员和42名全国人大代表分别递交提案和议案,吁请国家在武汉设立国家第三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中部地区体制机制创新积累经验;湖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提出建议,将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担当引领中部崛起的重任;来自辽宁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提交给大会一份名为“关于请求国家支持沈阳沈西工业走廊开发建设的建议”,核心内容是请国家批准这一区域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来自海南特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则干脆吁请国务院将海南列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据了解,此前,广东、广西、四川等省也通过不同方式运作,希望成为第三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专家们普遍认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提出和建设,将成为中国下一阶段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担负着探索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使命。 雏形圈定协调发展 2005年到目前为止,共有16个省区市提出申报18个试验区(2005年3个,2006年5个,2007年10个)。一位了解内情的观察人士认为:“目前已圈定的试点,基本上契合了国家整体发展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今年4月,发改委提出4点入选“门槛”,即试点要有代表性与典型性;要在试点内容上有特点和重点;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改革试验和探索;试点选择要考虑区域平衡发展,选择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地区。“试点布局合理是最重要的标准。”发改委人士称,新一轮试点最后选定成渝和武汉、长株潭,充分考虑到布局合理性和东中西部平衡发展。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认为:国务院先后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都、重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今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以武汉为例,专家分析,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来看,在武汉城市圈设立试验区,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中部地区是连接东部和西部的桥梁与纽带,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促进中部崛起,既可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腹地,又可促进西部开发,呼应东部的津沪和西部的成渝改革试验区,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从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来看,有利于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区向内陆辐射的交会点上,形成强大支撑。中部地区特别是武汉城市圈,在承接大规模产业梯度转移中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日益显现,成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从拓展发展空间来看,有利于在中部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的重要载体。记者李金玲摄影 【责任编辑 张秦宁】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