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以仁义积累社会资本,以社会资本获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 02:11 第一财经日报

  在儒商、儒将、儒医这几个词中,儒商出现得最晚,儒将出现得最早。虽然最早的儒商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弟子子贡,但据我所掌握的资料,大约在明嘉靖年间才出现与儒商含义同的“儒贾”一词。这时候社会出现很大变化,商品经济发展很快,同时人口增加、书籍普及,想通过科举入仕的人非常多,但科举名额相当少,所以大批读书人不得不放弃科举,开始从商。这样,儒家思想开始影响工商业,反过来工商业的发展对儒家、对读书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士商互动,造成了儒学的转向,并使儒贾成为流行话语。清顺治、康熙才出现“儒商”一词。

  历史上对儒贾有肯定的评价,也有反对和否定的记载。贬者说儒贾是读书人里的商人,做的事情名义上是读书人的,学的是儒,但行为不是儒,是商。褒者说儒贾虽然从商,但行为是儒行,是有道德的。

  历史上对儒商,开始是贬,因为当时比较重视儒。到嘉靖、万历年间,工商业发展,大批读书人弃儒而商,商人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商人的社会道德却不断下降,社会对道德低下的商人提出尖锐批评,同时开始赞扬和提倡虽为商人却具高尚道德行为的儒商,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商业伦理。

  嘉靖以后,出现了为儒商撰写的大量墓志铭,户部尚书耿定向专门为儒商撰写了“儒贾传”,传中主要记载了一个家族企业家。耿定向所说的儒商,是指诚而仁心,好儒重文,具有儒者风度,关心亲友和乡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能做到儒行与贾业的统一和良性互动,也就是义利的统一。结合其他例子,可知耿定向所讲的儒商不是一孤立的特例。

  第一、他们好儒重文,具有儒者风范,仁义慈善,孝友礼让,注重人伦,乐善好施,具有社会责任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重视儒行与贾业的统一和良性互动。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第一当然是以仁为本,以智、义为仁之术,取和予都按仁的原则去做。虽然有时会损失一些小利润,但他们不在乎,以仁为本,即是义在利先。

  第二、先义后利,诚信为先,人心归往。实际上,儒商的收益比一般商人多。因为他们忠信不欺,大家都愿意跟他们一起做生意,和他们做生意,他们又勤俭节约,能和一般员工同苦乐,大家愿意和他一起共事。

  此外,儒商善于捕捉商机、具远见卓识。历史上,儒商的信息或者远见超过一般的人。他们提倡开拓创新,大胆创业,运用天时地利达到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儒商有一个特点,他们非常注重积累社会资本,往往通过仁义来获得社会资本,然后通过社会资本获利。这是其获利的重要途径。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