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环球企业家推荐部分名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 19:35  新浪财经

  林正刚: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hspace=8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林正刚。

  林正刚先生于2002年5月1日升任思科系统公司副总裁,领导思科系统公司亚太区客户服务业务部, 全面负责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在他的领导下,思科亚太区客户服务业务得到很大提升。此前,他曾任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全面负责思科公司中国区大企业及政府事业部业务拓展及总体运作。林正刚先生于1998年加入思科系统(中国)公司,负责除服务提供商领域以外的所有中国业务。在此期间,他不仅超额完成了营收目标,而且成功地将金融业务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业务领域。

  林正刚先生身受中外两种文化浸染,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高级管理经验。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在华的从业经验,使他对中国IT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林正刚先生认为,IT的根本,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观念,就实际的应用而言,观念的改变常常起决定性作用。多年来,他以推广有关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理念为己任,为国内业界广为推崇。自1982年世界经济论坛在中国组织首次高层峰会以来,林正刚先生数次应邀作为嘉宾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与经济界人士分享发展信息产业的最新观点。

  林正刚先生身受中外两种文化浸染,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高级管理经验。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在华的从业经验,使他对中国IT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林正刚先生认为,IT的根本,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观念,就实际的应用而言,观念的改变常常起决定性作用。多年来,他以推广有关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理念为己任,为国内业界广为推崇。自1982年世界经济论坛在中国组织首次高层峰会以来,林正刚先生数次应邀作为嘉宾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与经济界人士分享发展信息产业的最新观点。

  林浩光 壳牌中国集团主席

hspace=8
林浩光 壳牌中国集团主席

  2007年2月,壳牌位于重庆的首座加油站——壳牌渝南大道加油站正式投入运营,它是重庆东银(实业)集团和壳牌中国集团合资建立。加油站外观应用了壳牌的全球统一标识和设计风格,并采用壳牌的全球服务标准和统一模式进行管理。重庆东银集团是一家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投资控股企业,旗下迪马股份江淮动力均为行业翘楚。

  2007年10月30日,壳牌在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全资子公司—壳牌(泸州)沥青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由壳牌独资建立,注册资本388万美元。主要经营沥青以及相关衍生产品,年生产改性沥青8万吨,乳化沥青4万吨。

  此外,壳牌也是天然气制油技术的领军企业。2007年11月,壳牌首次在中国试用天然气制油项目在上海宣告成功。壳牌中国集团与上海清洁能源研究所合作的,为期六个月的上海欧II公交车壳牌合成燃料—天然气制油燃料的示范运行结束。检测结果表明,相比欧II标准柴油,壳牌天然气制油燃料能够减少35%的颗粒物、15%的氮氧化物、13%的一氧化碳以及4%的二氧化碳排放。

  林浩光的维新为壳牌在中国市场上进一步本土化奠定了基础,在2007年,林浩光率领的壳牌中国集团也被赋予了更为重大的责任。

  林浩光先生,马来西亚籍,1978年在壳牌奖学金资助下毕业于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同年,他加入壳牌并在IT、财务、天然气、勘探与生产、油品及集团总部担任不同的职务。1985年,在公司的资助下在日内瓦国际学院学习,并获得国际工商管理学硕士。

  自2005年9月1日,担任壳牌中国集团主席(集团执行副总裁级)。在此之前,曾担任:

  壳牌集团全球战略计划副总裁(2004-2005)

  壳牌亚太和中东油品业务总裁(2002-2004)

  壳牌马来西亚主席(1999-2002)兼壳牌马来西亚勘探与生产董事总经理(1997-2002)

  壳牌国际亚太区高级顾问(1996-1997)

  壳牌国际天然气前苏联和萨哈林业务发展经理

  林先生担任马来西亚国际工商理事会的名誉总裁,并获得政府所颁发的多种荣誉称号。

  史玉柱 巨人网络总裁

hspace=8
巨人网络董事会主席兼CEO史玉柱。

  他是营销界的奇才,他是第一个把保健品营销经验应用到游戏产业,并取得惊人的成。他所领导的巨人网络正式登陆美国纽约交易所, 上市首日开盘价为 18.25 美元, 超过发行价17.7%,融资约为10.5 亿美元。这使得巨人网络不仅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网游公司,也跃升为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他领导的巨人网络在2007年第三季度的净营收入超过 4 亿元,净利润达到 2.9 亿元,同比增长152.6%。

  张亚勤博士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 

hspace=8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面负责推进微软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市场策略、科研及产品开发的整体布局,确保微软在中国市场上继续取得成功,并加强同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政府的合作,推动自主创新和缩小数字鸿沟。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在张亚勤博士的领导下于2006年成立,是微软公司除美国之外最大的从事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研发及产业合作的研发基地。

  此前,张亚勤博士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负责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研制用于Pocket PC 和Smartphone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以及包括Windows®CE在内的Windows嵌入式操作系统。

  张亚勤博士是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的创始人之一,并曾经担任院长及首席科学家。MSRA是享有盛誉的全球顶级研究机构,已有超过100项的技术被成功转移到微软的核心产品当中。在他的领导下,微软亚洲工程院(ATC)于2003年在北京建立。ATC成立以来,为微软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

  加盟微软之前,张亚勤博士在美国 Sarnoff 公司工作,任多媒体实验室总监,主要负责数码影像、MPEG、高清晰度电视、多媒体网络、多媒体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加盟Sarnoff 之前,他在美国GTE 实验室任高级研究员。

  1997年,年仅31 岁的张亚勤博士被授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 ( Fellow of IEEE ) 称号,成为该协会100 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他拥有60项美国专利,并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张亚勤博士是很多高科技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参与过多种国际技术标准的制订,同时担任多个国际技术标准委员会的成员。他还担任IEEE杂志及出版物的主编,是全球20所大学的客座或名誉教授。

  张亚勤在美国及国际上获得过诸多专业奖项和荣誉,包括1998年美国电子工程师荣誉学会授予的“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1997年由新泽西工程委员会授予的“年度最佳研究工程师奖” ,2004年由IEEE会颁发的“行业先锋奖”, Richard Merwin 奖和数十篇IEEE最佳论文奖。美国工程师学会授予张亚勤博士 “2005 年度美国华裔裔工程师奖及“2006年度美国亚裔工程师奖”,以表彰他为美国及世界科技进步做出的杰出贡献。

  张亚勤博士拥有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中国科技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及学士学位。他出生于山西太原。

  亚勤大事记

  1978年,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少年班

  1989年,23岁,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1997年,年仅31岁的张亚勤被授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 Fellow)称号,成为该协会100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 。

  1999年,回国加盟微软中国研究院,出任该院首席科学家 。

  2000年8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

  2001年11月,微软中国研究院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张亚勤任首任院长。 2004年,微软亚洲研究院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评为全球最顶级的计算机科学研究院。

  2004年1月,升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进入微软决策层,成为比尔盖茨的智囊团核心成员。负责统领微软全球移动通信及嵌入式产品业务(微软七大部门之一)。

  2006年1月,由比尔•盖茨的钦点,回国成立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倾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技术研究、技术孵化、产品开发还有产业合作的团队。

  目前,微软研发集团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共拥有3000名研究开发人员。

  所获奖项及荣誉(Awards & Recognitions)

  2006,获美国年度最杰出亚裔工程师奖

  2004,获得IEEE年度产业创新领袖奖 (Industry Pioneer Award),这也是该奖项首次颁发给中国人。

  2003年获得教育部首次颁发的“中国教育特殊贡献奖”。

  2002年5月亚勤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颁发的“杰出校友成就奖”。

  1999,获得美国年度青年电子工程师大奖(Young Engineer of The year)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给张亚勤的信中说他“是一个灵感的启示”;他的导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比克赫尔滋曾赞叹他“是全世界的财富”。

  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 麻省理工大学,悉尼大学,华盛顿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的校董或名誉教授。

  软件学院名誉院长: 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名誉院长和名誉教授 (科技与艺术创作的结合)

  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启动了长城计划,在2003年获得教育部首次颁发的对“中国教育的特殊贡献奖”。

  参与社会建设的贡献:

  担任政府经济与科技顾问:上海市政府、北京市政府,马来西亚政府、澳大利亚政府等

  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

  获得60项美国专利,数十项技术创新成为国际标准,在国际上发表500多篇论文,出版10本专业著作。

  创立了两家高科技公司,是多家高科技公司的董事。

  在家庭生活方面:

  在父亲节获得女儿颁发的最佳父亲奖。

  朱新礼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公司董事长

hspace=8
京汇源饮料食品公司董事长朱新礼。

  汇源果汁集团朱新礼:一杯果汁缔造一个产业

  1992年初,山东一家濒临倒闭的罐头厂,是中国第一果汁品牌的“前世”。那时的中国人还没有喝果汁的习惯,朱新礼以做浓缩果汁出口起家,几年以后,生产出中国第一杯果汁,培育并引导了整个市场,把一个企业做成了一个行业,又把一个行业发展成一个产业。15年来,汇源只做了一件事:专心、专注、专业、专一地做果汁,最终打通了中国果汁市场的上下游产业链,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产业体系,以及对产业供应链的创新能力。

  据AC尼尔森最新公布的数据,汇源100%果汁占据了纯果汁的49%市场份额,中高浓度果汁占据53%的市场份额。汇源公司生产的浓缩汁、水果原浆和果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3月,汇源与美国签订了亿元订单,成为中国果汁出口海外的第一大单。

  香港上市 刮起“汇源”旋风

  2007年2月23日,汇源果汁(代码1886)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价一路上扬,当日收报9.98港元,比招股价高出66%。证券分析师表示,汇源果汁上市首日如此火爆亦在预料之中。

  2007春节前全球路演阶段,香港及国际各大基金经理们就普遍看好该公司发展前景并积极参与申购。除香港散户投资者申购资金高达2250亿港币外,另外还有300多亿美元的国际机构资金参与了该股的申购。

  作为中国果汁饮料行业的旗舰企业,汇源果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受到了香港及全球投资者的热烈追捧。汇源果汁此次招股共发行4亿股,招股价最终确定为6港元,为招股区间价4.8港元至6港元的上限,筹资规模达24亿港元,成为香港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IPO。其对散户投资者的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达937倍,冻结资金2250亿港元,为香港股市历来冻结资金第五大新股。由于散户投资者认购反应热烈,根据回补机制,面向散户发行的比例提高至50%,达2亿股。相应地,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比例由90%降至50%。

  香港证券分析师称,中国大陆果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潜力增强了市场对该股的需求。本次IPO的全球协调人瑞士银行(UBS AG)最近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随着中国富余程度不断提高,未来5年中国大陆的果汁消费量将每年增长12%。目前中国人均每年消费果汁3.4升,远远低于亚洲地区16升的平均水平。

  对于上市,朱新礼的态度是:责任更重了。以前是给自己打工,只要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及合作者负责即可,现在还要对3万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股东负责。要让他们的投资得到增值,否则汇源失去信任和信誉。

  品质为本 “中国制造”赢得全球信赖

  2007年以来,食品安全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西方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其中有基于事实的描述和判断,也有夸大其词的渲染和置疑,事关中国企业前途和国家形象,是中国政府不得不正视的重大事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指出,产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国家形象。中国大中型食品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占到食品行业的绝大多数,像汇源果汁、六必居这样的好企业,建议大家多去看一看。

  作为中国果汁行业的第一品牌,汇源的做法是:从源头抓起,从整个产业链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入手,构建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实实在在地体现高品质。

  对于源头的把控,是汇源严把质量关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把好源头质量,汇源投入巨资建立了亚洲最大的良种柑橘苗木繁育中心和示范种植园区。在山东、山西、河北、三峡库区等地建立了多个大型水果基地,并连结了全国各地300多万亩名特优水果、无公害水果、A级绿色水果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果园。

  高品质的水果原料,会被送入世界上最先进的“无菌冷灌装”生产线,在航天级的无菌条件下,采用超高温瞬间灭菌技术,将受热杀菌到冷却的时间缩短为15秒,最大限度地保留水果的营养和色泽的同时,确保果汁产品更安全、更健康、更天然。2001年,汇源引进了亚洲第一条PET无菌冷灌装生产线,截止目前,一共拥有同样的生产线15条。

  此外,对于每一瓶即将出厂的产品,汇源实施了一系列统一的产品标准,每批产品出厂均经过生产自检、过程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三重关卡,力求消费者饮用的每一杯果汁都是健康与安全的。

  2007年7月,国际舆论对中国食品安全发出种种质疑,汇源敞开大门,接受包括CNN、路透社等全球五大通讯社在内的50余家境外媒体的公开访问,记者们亲眼见证了汇源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不少记者感叹说:“这么严格的质量管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很难做到,汇源却做到了。”

  对此,朱新礼表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行业无小事,从微观上讲,它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与健康;从宏观上讲,它关系一个国家的品牌与信誉。”在朱新礼看来,保障食品安全,是企业生存之命脉,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他的心愿,就是和所有的中国企业一起做强“中国品牌”,让“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健康的代名词。

  2007年11月25-27日,“2007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在京举行,来自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十几个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和百余家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就加强全球食品安全展开深度讨论。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企业重视食品安全的决心和能力,由汇源果汁、蒙牛乳业等企业首发倡议、百家企业共同签署了《中国企业食品安全北京承诺书》,共同承诺:严守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诚信经营,加强行业自律和过程监控,完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汇源集团已被中宣部、国家质检总局定为饮料行业唯一标杆企业。

  果树银行 打造绿色产业

  在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制造”承载着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梦想,作为涉农的“中国制造”企业,还往往承担着带动农民奔小康的责任。例如,对于汇源来说,如何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让果农脱贫致富,成为汇源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2007年3月,汇源启动了“果树银行”计划,由果蔬研究种植示范基地和优质水果加工中心、果品包装储存中心、果品交易中心、技术培训中心一起,构成一个包括果蔬科研、果蔬种植示范、技术培训、果品储存、交易和加工在内的完整系统。这是汇源经营模式的一次巨大创新,实现了从个体农户到“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广大农户”全新发展格局的升级,搭建起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桥梁,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

  “有了汇源‘果树银行’,汇源负责给我们提供优质果苗,教我们怎么栽种,还保证收购,果子不愁卖了,果树就能真正成为我们的摇钱树、金银树、幸福树,成为咱农民身边的‘银行’”。对于加入汇源“果树银行”计划的果农来说, “果树银行”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实在在地承载着他们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今年以来,汇源集团全国战略性布局加速,短短半年多分别在湖南怀化、山西右玉、吉林舒兰、安徽砀山等地签约新建了多个大型水果基地项目,“果树银行”计划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如今,在吉林、北京、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西、广西、三峡库区和新疆等十几个省市,汇源都建立了绿色环保的水果基地,与当地果农一起共建绿色家园。

  朱新礼认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关键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载体,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于是,在汇源15周年庆典当天,“情系三农、共同发展促进会”正式揭牌成立。

  这是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次大胆创新,也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升级。对此,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沈建国女士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希望更多的企业像汇源一样,为推动各地资源共享、实现农业产业化做出贡献。

  慈善本色 共创美好人间

  在一次成功的手术之后,忍受了4年先天性心脏病折磨的齐齐哈尔小女孩杨均宝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杨均宝是华夏慈善基金会“爱佑童心”项目的第200个受益患儿。2004年,朱新礼与冯仑、王兵、李东生、马云、江南春等知名企业家发起成立并管理运作的华夏慈善基金会。去年底,朱新礼代表汇源集团为华夏慈善基金会“爱佑童心”项目捐款200万元,该项目是华夏慈善基金会专门针对孤贫先心病患儿设立的手术治疗资助项目。截至目前,“爱佑童心”项目已经帮助500多名孤贫先心病患儿通过手术治疗摆脱死亡的威胁。

  近年来,随着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逐渐增强,民营企业开始注重把慈善事业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和管理,除了给现有基金会捐款外,由企业家自发成立基金会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华夏慈善基金会就是其中的代表。今年,朱新礼还代表华夏慈善基金会,向北京市残联捐赠了5套价值120万元的人工耳蜗,用以帮助失聪的孩子听到这个世界美妙的声音。

  关注青少年成长已经成为汇源的惯例。9月15日,朱新礼将一张460万元的支票交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人手中,这并不是2007年汇源慈善捐款中最大的一笔,此前,汇源拿出550万元,用于支持山东新农村建设,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对寒门学子给予支持。

  在公益事业上毫不吝啬的朱新礼,对员工也是关怀备至。2007年1月汇源集团拿出1000多万作为给12000名员工父母的慰问金,朱新礼还连夜亲笔撰写了一封慰问信,很多人都读出了眼泪……朱新礼提议每月拿出200万元奖金设立了金星奖、营销专项奖,做到月月有奖、事事有奖。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标准的职工餐厅、浴室、医务室、员工公寓,各种活动中心、配套的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职工工资更是逐年递增。

  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曾说过:“那些伟大的公司肯定不是只会挣钱的公司。公司除了挣钱之外,还要回报社会。”朱新礼则认为,只有关心国家 、社会 、人民、消费者的利益,企业才能够由小到大,才能够基业长青。对此,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高度评价朱新礼是“真正的大慈善家”。

  15年来,汇源集团奉行“取之于社会、奉献于社会”的企业宗旨,忠实履行社会责任,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近20亿元,投入各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资金、物资价值合计近2亿元。

  汇源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汇源集团被国家发改委、国资委、民政部、商务部等11部委联合授予 “企业社会责任突出贡献奖”,被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授予“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还荣膺了“人民社会责任奖”等

  作为中国果汁行业的开创者,从第一杯果汁,到一条横跨工、农业和服务业成熟产业链,汇源15年的发展轨迹令人叹服。15年来,她的成长给数以万计的员工带来安宁与幸福,带动了上百万户果农脱贫致富,更为数亿消费者创造了健康优质的生活。

  化茧成蝶,汇源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稳……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