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循环+和谐:唐山科学发展新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 17:49 中国产经新闻

  循环+和谐:唐山科学发展新路径

  本报记者 朱冰尧 张万武

  李金玲 严娟娟报道

  科学发展并非是空中楼阁,必须要用实实在在的双脚把它蹚出来。

  唐山市要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既然是示范区,选择什么样的路径从而起到模板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紧密结合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具体实践,大胆探索集约发展、循环发展、生态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文化发展、协同发展等10条科学发展之路,努力把唐山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体制健全、人民幸福的科学发展示范区。”这是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对科学发展新路径的解读。

  而要把这10条科学发展之路进行总结归纳,那就是“循环+和谐”的创新之路。

  循环之路

  一座重工业城市,经济总量只占全省1/5,消耗掉的相关资源却占全省1/3,近年更是因污染问题被国家环保总局实行“区域限批”。就是面对这样的资源消耗、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生态破坏,唐山上下不断加大调整力度,全面推进循环发展、开放创新的和谐之路。

  4年前,位于唐山南部沿海的曹妃甸还只是一个不足4平方公里、荒芜人烟的小沙岛,只有附近的渔船偶尔光临。如今,这里已进入大规模开发和产业聚集阶段,是财富和资源聚集的大工地。

  “不冒一缕废气、不排一滴废水、不丢一块废渣。”作为国家首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也是惟一的新建工业区,曹妃甸历史性地选择了这样的战略定位。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唐山市结合实际情况,实行节能工作实绩评价考核制和问责制,在冶金等高耗能行业实施了十大节能工程,推广了30项节能技术。

  不仅只有曹妃甸,唐山市积极围绕七大主导产业链推进调整,尤其是钢铁行业整合取得阶段性进展,到目前全市已淘汰200立方米以下高炉9座、20吨以下电炉3座,钢铁企业户数由20家整合到17家。

  迁安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钢铁产业“控制总量、加快整合、淘汰落后、延伸链条、扶优扶强”的发展方略——以资源为依托、以品牌为引领、以先进技术装备为支撑、以优质产品为核心、以装备制造业为目标,全力打造现代化的精品钢铁基地,努力建成一条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链条。

  “从迁西实际出发,大力整顿规范矿业秩序,开展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家园的创建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认真落实项目建设环保前置审批和‘三同时’制度,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狠抓尾矿库治理,做好废矿、闭矿区的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坚决遏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流污染问题。”迁西县委书记纪纯告诉记者。

  “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是一项崭新的命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纪纯解释说,“所以必须增强紧迫感、压力感,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精神,大胆闯、大胆试,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

  和谐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于是,和谐之路就成为唐山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另一条基本创新路径。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唐山市全面加强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把建立科学发展指数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检验衡量科学发展成果的重点,提出了10项幸福工程:即扩大就业、社保扩面、安居、教育扶助、全民健康、文化繁荣、蓝天碧水、政务创优、诚信平安创建、民主参与等10项幸福工程,努力把唐山建设成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确保全市人民安居乐业,确保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矛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不相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和谐、农民群众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存在着不和谐等。

  迁安市、遵化市和迁西县等县市都采取了各项措施:促进就业再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改善特困群众住房条件、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加强医疗卫生保障和关注特殊群体等。迁安市从6月份开始实施“122”富民工程,紧紧抓住农民持续增收的重点和难点,发展加工企业。随着项目发展和城市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到70%左右。此外,积极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紧紧围绕专业村、特色村和专业户建设,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

  在迁西县白庙子乡黑洼村,党支部书记王生向记者介绍,领导班子先后召开了“两委”干部会,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并进行入户走访,了解群众意愿和需求,掌握了村情、民情。在此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了“立足资源、依托优势、借助外力、林菌带动、节约

能源、和谐致富”的工作思路,确定了以发展板栗、食用菌栽培为主,劳务输出为辅,建设食用菌专业村的奋斗目标。

  今年,唐山安排

城市建设和改造25个项目,年度投资达到120亿元,占今年投资总量的34%。新唐山大剧院、“五个一”博物馆、青少年宫、启新水泥厂向沿海整体搬迁已经启动;随着凤凰山、大城山周边建筑的拆迁,一片面积达40多公顷的综合性绿地已经展现在老百姓面前。

  显然,唐山人正在用自己的双脚,用在废墟上创造新城的聪明才智,实现着“科学发展示范区”的美好蓝图。记者朱冰尧 张万武 李金玲 严娟娟摄影

  【责任编辑 张秦宁】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