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桌上的涨价”仍是主要推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 17:39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栾璐报道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9%,创下11年来的历史新高。 6.9%,面对最新一个月的CPI数据,老百姓普遍高度关注,是因为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用,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是食品。统计显示,11月食品类价格上涨18.2%,而非食品价格上涨仅为1.4%。可以说,这一轮涨价主要是“餐桌上的涨价”。 “餐桌上的涨价” 12月11日傍晚,超市发北京玉泉路店,生鲜部窗口前排起了长龙。 “大红门猪肉前臀尖特价9.9元一斤,但是每人限3斤。我已经是第三次来排队了。”北京市纺织厂62岁的退休工人李桂芝老人压低声音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据李桂芝介绍,夫妻两人的退休金加起来只有1500多元,这回却一下子买了9斤肉和两桶约5.4升装鲁花1级压榨花生油。从11月份以来,他们已经陆续买了4桶油和4袋大米。现在一桶油已经比他们买时的价格贵了20多元钱,大米也由当时的1.40元/斤涨到了2.00元/斤。“价格还会涨的。”超市发油类货架的促销员说。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还发现,就连北京人这几年不太“待见”的冬储大白菜也开始恢复了往年的传统。“听好多人说连大白菜也要涨价,我就买了50斤,备着点儿,反正总比猪肉便宜吧!”北京市某集体企业退休工人王冬梅对记者说,“我们一个月就挣一两千元,现在什么都涨,包括面条、蔬菜和肉,都在涨。” 菜贵了,蛋贵了,油贵了,肉贵了,普通百姓生活中的感受,反映在统计上是一系列上涨的数据:1~11月CPI累计上涨4.6 %,11月份当月上涨6.9%,相对10月份环比上涨0.4 %。 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判断是,这一轮涨价属于结构性涨价,可以从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与服务的涨跌看出来。价格上涨的有五大类: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以及居住;下跌的有3大类: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11月份城市上涨6.6%,农村上涨7.6%。经济学家王小广分析,农村物价上涨较快,主要是恩格尔系数较城市高,食品占消费总额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轮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 面对目前形势,高盛公司预计央行将在年底前再加息一次。而雷曼兄弟亚洲经济学家孙明春则预计,12月CPI会有明显下调,大概在6%左右。 明年经济增长或在11% 尽管一些机构预测2008年的经济增长可能会略为缓和,不过根据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一半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的经济增长仍在加快。2008年的经济增长仍将维持在11%左右。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黄振奇则表示,2008年GDP目标确定为9%为好,同时CPI确定为4%比较适宜。 他表示,2008年的经济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情况,增长仍将在11%左右。因此,2008年目标如果定得太低则不符合实际;但是太高则不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同样,物价目前已经出现比较高的增长,还定在3%有点不切实际。 “中国居民的食品消费所占比例比国外大得多,不能用西方常用的核心CPI来比较中国的情况。同时市场经济国家任何时候物价都是结构性上涨,从未出现过全面上涨,所以目前食品价格上涨表现的物价形势其实已经很严峻。”黄振奇说。 目前,大部分机构都预计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同时物价涨幅在4%左右。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预计,2008年人民币升值10%,CPI涨幅控制在3.5%-4%的水平,全年经济增长率为11%。为此,货币供应(M2)增幅应该在16%左右,低于今年实际的18%以上。 (稿件策划/本报记者 邵昌平)记者栾璐摄影 【责任编辑 张秦宁】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