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换种视角看土地紧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10:30 解放日报

  上海吸收工业外资在经历了连续三年下滑后,今年以来出现了回升势头。今年1月至10月,申城吸收工业合同外资41.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工业合同外资占同期全市吸收合同外资总额的比重,从去年的32.1%跃至目前的35%。但上海吸收工业外资情况并不乐观。对此,一些人认为与上海土地紧缺有着很大关系。理由是无论闵行、漕河泾等老开发区,还是近年来吸收工业外资发展较快的嘉定、青浦、松江等区域,均不同程度出现了工业用地指标少、外资工业新项目难以落户的情况。

  上海在国内已成为工业化水平较高地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上海的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去年

上海人均7000多美元,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低得多,而发达国家城市至今未将制造业全部转移出去。上海不仅仅拥有600平方公里市区,还有5700平方公里郊区,而郊区不可能全部发展服务业,对上海来说,工业仍然有着发展空间和很大潜力。即便是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在其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市区外围和周边,一大批工业企业正支撑着庞大的城市经济体,并对国内国际经济发挥强大辐射作用,上海也应如此。

  目前,外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60%,外企出口占全市出口的比重约67%,外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的比重更高达九成以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外资工业企业对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今在国内已达到很高水平,商务成本同样水涨船高。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如果还是抱住传统工业不放,土地当然越来越少。而如果逐步抛弃高污染、高能耗物耗、低附加值传统工业,积极引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外资项目,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换一种视野,在上海41个开发区中,又该有多少土地“冒”出来,吸引多少先进制造业外资工业企业安营扎寨啊。

  从总体上看,上海能够给工业外资新企业的土地确实比较紧缺,不过,在本市的不同区域,土地稀缺程度并不相同。此外,一些外商抱怨土地紧缺,真实原因是这些外商看中“好地”,却不愿支付相对较高的土地成本,而拿外地低价土地作对比。事实上,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假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土地价格一样,反倒是不正常了。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