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商务部副部长陈德铭就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答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02:0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11日电 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即将于12月12-13日在北京举行。国际社会对此次中美高层对话、相关成果及未来中美经贸关系走向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商务部陈德铭副部长近日就SED相关经贸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即将在北京召开,据悉此次对话的主题是中美两国合作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确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中美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也是两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深化经济关系的重要机制。自去年12月以来,中美成功举行了两次战略经济对话。通过对话,双方取得了一系列积极务实的成果,增强了相互理解和战略互信,为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于第三次对话,中美双方已就对话的主题达成一致,即“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议题,符合两国建立SED机制时确立的讨论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经济问题的定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完全游离于这种趋势之外得到发展。经济全球化为中美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两国利益交融不断深化。首先,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内在动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通过对外投资,将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进一步提升了美国经济

竞争力。目前,服务业占美国GDP的比重高达78%,制造业仅占12%;中国工业占GDP的48%,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两国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取长补短,为经济发展创造新优势。其次,日益紧密的中美关系拓宽了双边经贸合作领域,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实际利益。在贸易方面,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为美国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并为美国消费者每年节省1000多亿美元的开支;中国还是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去年美对华出口增速高达32%。在投资方面,美国对华投资使企业获得了更多市场准入机会,分享了中国市场增长好处。在中国制造业22个大类和100多个服务业行业中,均有美国企业投资;2006年,在华运营美资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美元。当然,中国也从中美经贸关系中获益良多,其中既包括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也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

  中美在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同时,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主要是: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加大;各产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不均;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中美作为有重大影响力的两个经济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均负有重要责任。希望通过此次对话,双方在

能源、环保、投资、经济均衡增长等领域进一步增进共识,为外界传递两国加强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

  目前美国内有部分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对美全球利益构成了挑战,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是失效的,对

人民币汇率、食品安全、知识产权、国家安全等问题进行炒作,不利于中美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国际大环境下,经济相互依存使得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与经济合作的范围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已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基础。两国经贸领域的问题应通过平等协商加以解决,不应政治化。中美作为世界经济参与者与受益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双方应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正视并解决各自经济结构性问题,加强经济政策领域的对话和沟通,避免非理性地、片面地将经贸问题归咎于一方,以利双边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1]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