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印度,谈论当代艺术的人远比谈论电影的人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02:00 第一财经日报
印度超级富豪的财富恐怕让亚洲其他国家的富豪都无法比拟。现在,他们正走着有钱人几百年来都在重复的老路——收藏艺术。 过去,历史题材的艺术品深受收藏家穆基塔·吉哈法瑞(Mukeeta Jhaveri)和她的投资银行家丈夫所喜爱,但近几年来,夫妇俩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被当代艺术所吸引。“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科技、媒体——这些是我所生活的时代的标志,”穆基塔说,“如果我的艺术家朋友们能将这些表现在他们的作品当中,我会非常喜欢。” 当代艺术已经成为年轻一代印度富人所痴迷的昂贵玩物。穆基塔说:“我有很多律师朋友在收藏艺术品,也有很多药商朋友在收藏艺术。在大大小小的派对上,谈论当代艺术的人远比谈论电影的人多。” 艺术家沦为绘画机器 印度商业中心孟买的切莫德画廊(Gallery Chemould)是印度最早展出印度当代艺术作品的画廊之一。为了装下尺幅越来越大的当代艺术品,画廊今年2月还特地搬了一次家。 画廊主席琳·甘迪(Shireen Gandhy)说:“毫无疑问,现在印度正在蓬勃发展,市场上有很多流动资金,股市也在上涨,自然而然地,艺术品市场也在升温。”理所当然地,一些艺术家的身价也水涨船高。但对于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市场,艺术家们却大都怀着复杂的感情。 画家白珠·帕森(Baiju Parthan )以善于运用新科技著称。他的作品“布拉玛的主页(Brahma's Homepage)”创造了一个网络虚拟空间,使一幅幅描绘印度神话的图像仿佛漂浮在画布之上。帕森说,现在这个时代一切都在飞速发展,而他想通过这幅作品,让观赏者回到静止状态,获得片刻宁静。 显然,飞速转动的市场之轮,已经让帕森感到了压力。事实上不仅仅是帕森一人,印度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感觉到自己已经沦为一件商品。 “艺术市场开始变得越来越像股票市场,”帕森说,“这就好像人们在你身上下赌注,就像在赛马场赌哪个人会先到达终点,就把钱全部押在他的身上。” 以此谋取暴力的艺术品投资基金,在今天的印度遍地丛生。受害的还是艺术家和艺术品本身,印度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兰及特·霍斯科特(Ranjit Hoskote)说:“很多艺术家为了赚钱,就趁市场热的时候飞快地创作,但是其中大部分作品都不怎么好。” “印度艺术市场一片繁荣的背后,许多艺术家不再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创作,最终只能沦为绘画机器。” 大兴土木的画廊 与沿街乞讨的乞丐 这种过热的艺术市场在印度可能很新鲜,但在西方却已经是老掉牙的故事。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纽约,一群刚刚崭露头角的新兴艺术家成了艺术圈炙手可热的人物。短短几年内,他们的作品卖了大钱,但最终却沦为倒霉的收藏家地窖里不值钱的废纸。 在印度,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收藏家的地窖可没有什么温控设备。按霍斯科特的话来说,在一个还有四分之一人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国家,展示、保存以及研究艺术品所需的基本设施,还远远落后于那些百万美元的价格标签。 “坦率地说,在艺术市场开始繁荣之前,艺术家们连好的绘画材料都负担不起,”霍斯科特说,“因此,现在有很多作品的画纸已经变脆,颜料开始剥落,有些油画甚至已经腐坏,布满了霉菌。” 现在,一些画廊投资商已经开始意识到保护印度艺术品的需要。像穆基塔这样的收藏家,也开始寻找专业人士来照看他们的藏品,并物色合适的地点向公众展出这些艺术品。但这样的地方也并不好找。 在与孟买毗邻的克拉巴区,数不清的新画廊正在大兴土木,然而就在画廊旁的街道上却是一片萧条,垃圾遍地、乞丐们伸着手向过路的游客乞讨。一家新画廊的主人莫特·查特基(Mort Chatterjee)抱怨道:“资本带动了艺术市场的繁荣,但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却令艺术市场难以消受。” 吕宁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