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货币政策经历重大调整:从稳健走向从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08:29 经济参考报

  5日在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标志着,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被“从紧”的货币政策所取代。

  今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一次微调和一次重大调整。上半年,我国延续了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实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随着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以及流动性过剩不断发展,货币政策在年中调整为“稳中适度从紧”。下半年,由于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依然明显,以及为了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两次货币政策的调整主要是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所采取的相应的政策应对。

  从“稳健”转向“适度从紧”

  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过去几年,特别是1998年至2002年克服通缩压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好金融调控力度,有效地促进了

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然而,近几年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今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以上半年为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月份为2.2%,3月份超过3%的警戒线,上扬至3.3%,6月份更是达到4.4%的高点。整个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今年以来流动性过剩问题继续发展。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1%;此外,上半年还存在信贷投放过多的问题,上半年新增贷款2.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681亿元。

  总的来说,从上半年的情况看,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突出,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略有调整,根据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

  依照“适度从紧”的基调,三季度以来,央行加大了调控力度。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三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尽管三季度以来央行实施了适度从紧的政策,配合财政等综合政策措施,取得了一系列效果,经济增长速度从二季度的11.9%回落到三季度的11.5%。但货币信贷扩张压力依然较大,存款继续呈现活期化趋势,贷款增长较快。前10月新增贷款是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1倍。

  此外,今年下半年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6月份的4.4%上扬到8月份和10月份的6.5%,达到10年新高;流动性过剩问题仍在发展,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比上年末高1.53个百分点。同时,资产价格持续上升,国际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也增加了国内经济的潜在风险。

  “从紧”成为明年货币政策的主题词

  面对这一经济形势,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

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由“一个防止”增加为“两个防止”:由今年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变化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会议同时指出,明年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
人民银行
5日下午召开的党委会议也强调,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央行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从紧”通常是指,适当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抑制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偏快增长。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是一个强烈的政策信号和导向。相比前几年,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已有较大不同,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是基于政府对当前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主要还是针对流动性过剩问题,此外对稳定投资和社会总需求也有积极作用。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经济学家汤敏认为,由于新一届地方政府在2008年,也就是任期第一年往往投资热情高涨,因此通过紧缩政策打一个提前量是必要的。

  业内专家认为,由于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发挥具有滞后性,因此,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中国社科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的《2008年经济蓝皮书》预测,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4.5%,2008年将上涨4%。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到一定水平时会产生累积效应,会使房市、股市以及其他的资产市场投资有所收敛,价格上涨的态势得到遏制。

  货币政策如何“从紧”

  实际上,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趋紧,央行怎样实施从“适度从紧”到“从紧”的转变,这一问题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

  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经济学家庄健认为,“从紧”的政策导向会在相关部门确定的目标中体现出来,比如M2的增长速度、全年信贷规模有所控制等。汤敏则建议央行今后加大对冲力度,不仅吸收现在的流动性,也对冲掉过去积累的流动性。

  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今年以来国内货币信贷的特征基本上与目前国内较低的真实利率水平有关的。过低的真实利率对中国消费、投资、名义总需求、货币流通速度以及资本价格具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此外,由于利差水平高,银行信贷也成了国内商业银行最好的盈利模式,促使这类银行更多注重如何扩大银行信贷业务。因此,他建议提高真实利率水平,并减小利差以控制银行信贷。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行长周小川5日在央行党委会议上强调,2008年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

  由此可见,央行将在加大调控力度的同时,将更多诉诸于政策工具的综合灵活运用。除了运用既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如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和定向票据等方式,央行的调控手段会更加多样化,不会完全依赖数量的调整。信贷的“窗口指导”作用也有可能进一步增强,以影响各金融机构的放款数量和投资方向。

  汤敏指出,应当综合利用其他准市场手段和非市场手段解决信贷等问题,比如,将现在的年度信贷总量指标改为季度信贷指标,这样有利于平衡银行贷款的发放,让贷款变得平滑,能够避免贷款企业生产大起大落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波动。

  此次,汤敏特别指出,由于中小企业对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日益重要,因此,在实施紧缩政策的同时,应注意保护中小企业免受伤害。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