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会当凌绝顶——山东省积极探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纪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07:12 中国质量新闻网
截至目前,山东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97869人次,检查经营主体176388个,查获案件4514起,查获违法产品货值1820.44万元,取缔无证照经营主体3872个,吊销证照72张,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0起。 其中,全省大中城市的29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已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检查生产企业15167个,查办产品质量违法案件970起,其中食品违法案件814起,安全类产品违法案件156起,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处理的案件3起;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8412家,获证企业6675家,获证率为79.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14家,获证企业1524家,获证率为94.4%;食品加工小作坊3582家,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3403家,签订率为95.0%;10类消费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质量档案3335家,已建立质量档案的3306家,建档率为99.1%。 图为山东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进行现场考察 掏出机器、点击上网、调出数据……面对记者关于山东省目前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展情况的提问,山东省质量技监局局长丛大鸣立即从衣兜里掏出一个随身携带的PDA(个人数字助理,俗称掌上电脑),打开掌上电脑,点击上网,调出数据,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你看,这是目前整个山东省完成12个100%目标的进展情况。”调出相关数据以后,丛大鸣指着PDA屏幕对记者说:“不仅全省专项整治的进展情况在这里一目了然,下面各个地市完成12个100%目标的情况同样一目了然。”说完,他马上轻轻一点手中的手写笔,PDA上的数据图立马“变脸”,换成了山东省淄博市专项整治情况数据图。 “不仅专项整治的情况可以随时查阅,特种设备安全的情况同样可以查阅。”丛大鸣显得意犹未尽,继续轻轻地拨弄着手写笔,PDA在手写笔的点击下,像变魔术似的,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数据图。 初冬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办公室,温暖而舒适,也给丛大鸣手中的PDA镀上了一层金色。“有了这个掌上电脑,我就能对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情况了如指掌!”在金色阳光的映照下,丛大鸣一脸的自信。 丛大鸣自信的背后,是山东省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已经迈出的坚实步伐。 像趵突泉一样永不枯竭 11月21日,山东省滨州市质量技监局的两位工作人员蔡磊、王海滨,来到位于滨州市惠民县李庄镇的山东滨州和信化纤绳网有限公司执法检查。奇怪的是,两位工作人员并没有立即找来公司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而是一进门,就掏出随身携带的PDA,对准和信化纤绳网有限公司办公室墙上的一个识读卡,进行扫描。 扫描完成以后,两位工作人员依据PDA上显示的内容,逐一对和信化纤绳网有限公司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检查,等各项情况检查核对无误以后,和信化纤绳网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工作人员的PDA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整个执法检查结束。 11月22日,山东省淄博市质量技监局办公大楼前,一辆刚刚巡查回来的食品生产视频监管车正威武地停放在那里。只见视频监管车的顶部矗立着一个强光灯,在强光灯的下方,则有一个可旋转的摄像头伴着左右。除此之外,在视频监管车的两侧,还各装有一个摄像头。车的内部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一个操作旋转摄像头的键盘,负责指挥摄像头做上下左右的旋转动作,还有一个显示器,将摄像头拍摄的情况同步显现在显示器的屏幕上。另外还有车载电台、总开关等各种仪器。 别看车里的配备好像不是很多,可它的能力却不容小觑。今年7月份,山东德州德其龙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当时正在烟台市开会的山东省质量技监局工作人员,正是通过烟台市质量技监局应急指挥中心的视频系统,第一时间看到德州市质量技监局用视频监管车拍摄传输到的画面,掌握现场情景,进行远程即时应急指挥。原来在这辆视频监管车里,同时配备了供配电系统、图像语音传输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强光照明系统,不仅保证了执法人员快速到达执法现场,还能让视频监管车通过视频、语音、数据交流等,直接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实现直接决策指挥。 11月23日,山东省东营市质量技监局视频监控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16个分割屏幕将办公室的一面大墙分成了16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呈现出不同企业的不同工作场面,既有正干得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也有默默工作的工厂锅炉……只见工作人员鼠标一点,企业的食品生产过程、锅炉运行情况在“电子管家”监控下一目了然。 掌上电脑、视频监管车、视频监控室。这些现代化的监管装备,是记者在山东省采访期间经常看到的监管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山东省在进行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过程中,显然把“利其器”放在了第一步。11月16日,山东省质量技监局将20辆装有卫星定位(GPS)、图像语音传输、数据处理、强光照明灯系统功能的现代化全新视频监管车,配发到全省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第一线。截至目前,山东省质量技监局已陆续为基层一线配备了38辆视频监管车,为全省611个区域监管站配备了1280台区域监管系统用掌上电脑(PDA)。 “要想得到长远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先用现代化的科技装备‘武装’好了自己,建成了利用高科技手段覆盖全省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快速反应网络,走科技兴检和自主创新之路,山东省的质检事业才能像趵突泉一样,有着永不枯竭的动力,整个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才会更加长效。”丛大鸣说。 三位一体知晓齐鲁大地 11月21日,蔡磊、王海滨在执法检查出发前夕,将自己随身携带的PDA与滨州市质量技监局的一台电脑连接,从数据库里将即将执法检查的企业最新信息从数据库传输到PDA里。 同一天,当山东滨州和信化纤绳网有限公司负责人在蔡磊、王海滨的PDA上签名以后,俩人已经完成了当天的全部巡查任务,回到滨州市质量技监局以后,他们同样先将PDA与出发前的那台电脑连接,将巡查后的最新数据上传到数据库里。所有的相关数据就会进入山东省的区域监管网络——山东省金质区域监管信息系统。 近些年,山东省质量技监局大做科技创新文章,以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的监管手段和水平,建成了覆盖全省的‘三位一体’的质量电子监管网络。所谓“三位一体”电子监管系统,指的是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山东金质区域监管信息系统和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联合组成的一个信息化产品质量安全电子监管网络。 三个不同的网络,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它们既相互分工,又相互配合。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能实现产品溯源,为实施产品召回提供准确的信息;山东金质区域监管信息系统可以提高政府监管能力,落实监管人员的监管责任;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则可以提高企业法人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落实企业作为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截至目前,山东省已有5013家企业加入了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其中有1191家企业签约,3548家企业申请密钥,186家企业已赋码,88家企业已激活上市。将近4万家企业信息纳入了金质区域监管信息系统。现已对全省所有的食品企业和小作坊实施了电子监管,目前已录入食品生产企业8412家,小作坊3582家。 利用“三位一体”质量电子监管系统,不仅可以进行日常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还可有效对付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故和建立预警体系。以某企业发生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为例,只需五步就可以搞定:先通过区域监管系统查阅企业的基本信息;然后通过视频监管系统查看生产关键点,并调阅历史录像,查阅当时的生产情况;第三步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查看离企业最近的视频指挥车,通过GIS计算达到现场的最短路程和企业的地理坐标,并通知指挥车在第一时间达到现场;然后现场指挥车在第一时间将整个企业的生产现场情况无线传输到指挥中心;最后,如果需要对产品进行溯源和召回,利用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对企业的产品进行查询,查找需要召回产品的数量、流向、库存数量、销售数量等信息。 “有了这三个网络的互相支撑,我们就能建立一个强大的数据库,借助信息化这一最具现代化意义的方式,达到提升政府决策能力、质监系统监管能力、企业质量安全自律能力的目的,实现将政府监管变为企业自律、将静态监管变为动态监管、将有缝监管变为无缝监管、将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管的目标,最终将严格执法变为和谐执法。”山东省质量技监局科技处副处长田亮光博士说:“在‘三位一体’电子监管网络下,形成了一个‘全覆盖、无缝隙、全过程、动态化’的信息化网络。” 那三个网络是如何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数据库的建设又是如何保证的呢? 山东省给出的答案是:打造质量的宝塔,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高度。 打造质量的宝塔 11月21日,山东省滨州市质量技监局的两位工作人员蔡磊、王海滨在山东滨州和信化纤绳网有限公司执法检查时,为什么不是立即了解相关情况,而是先要对PDA进行扫描呢?原来对PDA进行扫描以后,执法人员的执法检查情况就同时被监督,类似于上班打卡一样,只有当执法人员进入企业以后,先对随身携带的PDA进行了扫描,才能证明执法人员真正去企业现场进行了检查。 不但监管企业,还对自身进行监管,山东省这种“打铁先要自身硬”的监管方式,正是他们从责任入手建立现代化监管理念和意识的一个方面。在山东省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中,有一个独特的“宝塔理论”:要想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首先就要打造一个产品质量监管的高度,这就如同一个宝塔,先把宝塔的顶部确立了,宝塔的高度有了,剩下的是往下建设。 在山东省的长效机制建设中,决定宝塔高度的,首先是现代化的理念和认识,其次是质量安全的责任和意识。在这些软环境建设成熟的情况下,相应的硬件建设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能保证塔基的稳固。 11月23日,山东省潍坊市质检所里又一批特殊的学员“毕业”了,之所以说这批学员特殊,是因为他们都是企业的质量检验人员,其中有很多是来自规模在4人以下的小作坊。对他们进行培训,正是山东省潍坊市质量技监局从2006年就开始的“三个一”工程——在每一个食品企业中培养一名质量意识强的负责人(法人代表)、一名具备一定质量管理水平的质量管理人员、一名熟悉质检业务的检验人员。 “开展‘三个一’工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方法。只有企业的质量意识上去了,他们才能更加明确自己身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潍坊市质量技监局负责人说。在开展“三个一”工程中,潍坊市质量技监局坚持专业培训和企业自身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取警示教育、案例剖析、组织讲座和手把手教等多种形式。截至目前,他们已集中组织培训30期,培训企业负责人和质量管理人员1500多人次。潍坊市质检所作为质量检验人员的主要培训基地,每月都有10多名企业检验人员跟班学习。算上11月23日刚“毕业”的这批学员,今年已有200多名食品企业检验人员在这里学习过。 意识提高了、责任明确了,理念才能变成现实,机制的建立也就顺理成章。 监管的世界骤然平坦 在山东省质量技监局办公大楼的二楼,有一个部门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山东省食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应急指挥中心。 在这个二合一的指挥中心下面,还相应设立或将要设立8个中心,包括食品安全预警评估中心、食品安全网络中心、食品质量安全评估中心、食品应急处置中心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反应中心、特种设备事故网络监控中心、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调度中心以及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等级评定和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室。涵盖了从食品(特种设备)安全的预警系统到监管系统再到最后的紧急事故处理系统,给全省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为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体制和网络。 “什么是长效机制?就是要能把这次专项整治的成果巩固并延续下去。”丛大鸣说。机制,指的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11月25日,记者注意到,在山东省质量技监局指挥中心的网络上,11月21日滨州市执法人员对山东滨州和信化纤绳网有限公司的巡查结果已可以轻松查阅到。无论是通过全省的区域监管信息系统还是给一线人员配备的PDA,都可以查阅到这一信息。原来在每次执法人员巡查以后,都要将巡查时用的PDA与质监系统的网络相连接,将最新的数据上传。这样就实现了数据的同步、随时更新,保证了数据库的动态性。 为了保证数据更新及时、准确,山东省出台了区域监管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全省的企业被分成A、B、C、D四个等级,A等为获得“中国名牌”、“国家免检”或“山东省名牌”的企业,一年巡查一次;B等为不需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半年巡查一次;C等为需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一个季度巡查一次;D等为存在较大质量风险的生产企业,一个月巡查一次。 有了这个标准以后,数据库会自动建立企业的巡查记录档案,既能及时提醒监管人员按时监管,也能保证数据库的及时更新。而且,每一次的巡查信息都需要监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双方共同签字认可,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在数据库里还有另一个方面的信息,就是省局机关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标准变更、计量器具的检定等,保证了整个信息的流动、真实,也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预警提供了动态的信息支撑。据了解,目前山东省质量技监局有5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数据维护,13名工作人员负责网络建设。下一步,还将专门成立信息中心。 现代化的监管理念、配以现代化的监管设备,以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为支撑,山东省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已初具模型。看到这个长效机制,记者联想起了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今年风靡全球的一本书《世界是平的》。在书中,弗里德曼将全球化分割成3个阶段:全球化1.0的主要动力是国家,2.0的主要动力是公司,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主角,肤色或东西方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门槛,软件的不断创新让大洋两岸的人们可以通过海底光缆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 在山东省的整个长效机制建设中,也有3个阶段,在1.0版本中,科技是主要推动力,在2.0版本,人是主要推动力,到了3.0版本,制度才是主角。当科技设备、信息网络、人的能动性和现代化制度完美结合以后,监管的世界也骤然变得平坦。 徐建华/文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