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民营造船厂生意红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03:20 中华工商时报
民间资本不断注入国际订单源源不断 宁波新乐造船有限公司近日与意大利罗米欧公司签署了总价值3.5亿美元的造船合同,将建造12艘“新乐型”7000吨级多用途散货船和6艘37200吨级多用途散货船。这是迄今为止宁波造船企业拿到的最大一笔订单。 这仅仅是浙江民营船厂的一个缩影。活跃的民间资本的注入、订单的源源不断以及制造、配套等产业的形成,促成了浙江船舶业的热力四射。根据业已由浙江省政府批准发布实施的《浙江省船舶工业产业布局规划》,浙江将兴建10大造船基地,总投资101亿元。 目前,浙江已集聚了由民营企业投资的船舶制造厂数百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80家,修造船能力跃升到全国第三。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预计到2010年,浙江造船产能将分别占全国的16.25%和世界的5.65%。 民企抢滩造船业 具有55年建厂历史的扬帆集团,长期以来一直是浙江省船舶行业国有“龙头”企业,年造船能力达35万载重吨。目前,已建成两处造船基地。 在扬帆集团纵横国内造船市场的同时,浙江一些起锚下水不久的造船业民企,也在豪气逼人地驶向国际标准技术“航道”,试图建造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浙江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是国内目前生产规模、手持订单最大的民营企业。2006年12月,该公司在岱山注资15亿元建造大型船坞和增设一系列设备。 同时,一些成熟的民营企业也开始看中造船业这块蛋糕,跨行业涉足船舶制造。2006年,培罗成集团携手瑞典制造成立船舶装舱室公司,首次进军船舶业“高端”领域———船舶装饰行业。以服饰品牌深入人心的庄吉集团,如今也正式涉足造船业。在浙南乐清磐石占地375亩、拥有1000多米海岸线的造船厂,正在施工建设中。第一艘为希腊某公司制造的3700吨二类化学品船,已于2007年5月中旬开工。 据浙江省经贸委的资料显示,目前,浙江船舶已出口至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 订单接得烫手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浙船”湖头渡基地同时有13条万吨级以上船舶在建,生产已排到2010年。据了解,今年以来有土耳其、乌克兰、德国、俄罗斯等国“船东”在宁波建造船舶,业务量有数亿美元。 今年浙洽会期间,宁波恒富船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CONTI公司签约,为其承建4艘7.53万吨级散货船,合同总金额为1.6亿美元。这是当时全省承接的单船吨位最大、合同价最高的船舶订单。近年来宁波造船企业获得大单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大单的背后是民间资本纷纷进军造船领域的图景。据统计,目前宁波共有船舶企业60多家,除了韩国三星重工集团在北仑设立的船体分段生产基地外,其余都是民间资本主导。 不少小企业虽然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但也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源源不断的订单。“订单都排到2008年甚至2010年了,生意好得实在忙不过来。”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这样表示。 今年1月,台州五洲船业有限公司建造的3200立方米液化气船顺利交给挪威斯考根海运集团,这是我国第一艘由民营企业制造的液化气船。据台州市经委相关人士介绍,今年出口的订单更是如雪花般飘来,预计出口量占总产值的比重将超过50%。现在台州的不少船厂不是愁没有订单,而是愁订单太多,来不及组织人力和物力生产。 产业发展基地化 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国有企业出口船舶33艘,价值2.29亿美元;而私营企业出口船舶29艘,价值2.07亿美元,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长45%和9倍,增长势头强劲。 目前,浙江船舶出口在欧盟、日本和韩国市场已稳居前三,尤其是出口欧盟市场的浙江船舶附加值较高。上半年,浙江省对欧盟出口船舶17艘,占全省船舶出口总量的14.7%,价值达3.01亿美元,占到同期全省船舶出口总额的42%。 瞄准配套产业求发展,这是台州的特色。目前,台州共有船舶修造企业98家,船舶加工贸易企业18家,造船能力200吨以上。来自台州海关的消息,今年1-9月,台州备案出口船舶29艘,金额达12亿美元,进口金额7020万美元,占全部加工贸易备案进口总金额的18%。船舶加工已成为台州海关增长速度最快的加工贸易行业。 温州七里港-黄华镇港区,在短短三四年间,已聚集了的40多家民营造船企业,使温州的造船总吨位增长了近10倍,占全国总量的1/9。目前,台州、舟山、宁波和温州已成为浙江省四大造船基地。这里的民营造船企业也越来越多,目前已发展到500余家,是两年前的4倍,其中能造万吨以上船舶的船企超过15家。 热度背后有隐患 “进入造船业要比进入房地产业、矿产开发门槛低很多。”宁波某民营造船企业老板说。 很多企业的订单排着长队,很容易疲于生产制造,产能过剩的隐忧曾一度随着造船热的兴起而膨胀。“不久后,国内数百家造船厂基本上都会倒闭。一些地方的造船水平只有温州上世纪80年代左右的水平,多是在滩涂上建造,基本没有重型起吊设备”。国泰君安的船业分析师认为,浙江省许多中小造船厂虽然都在疯狂扩大自己的船坞,建造新码头,提高自己的产能,但它们出品的多是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小船,而大单子和大客户仍然在中船、大连船舶重工等传统企业手里。对于低小散的民企船厂而言,技术和产量的并驾提升越来越成为发展的要务。(7B1) 记者: ■本报记者应华根 见习记者袁晓琴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