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提升“软实力”重在软环境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6日 09:04 中国经济时报

  ■产经评论■祝慧

  “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1990年提出的概念,目前已成为判定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度量衡。其意思是,国家应该考虑通过文化、文明、政治、外交等的说服力,而不是武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一致指出,北京2008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金牌,而是通过此次奥林匹克盛会向全世界展现出中国的“软实力”。

  “软实力”比金牌更重要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理论研讨会上指出:“雅典奥运会的成功在于有个好的理念和打出了文化品牌。雅典通过文化做好了‘软实力’的建设,确定‘奥运回家’为主题的理念,既加强了全世界对希腊的奥林匹克文化的认同,又增强了国际社会对希腊的认同。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奥运会的场馆、基础设施等‘硬实力’的建设毫无疑问,但对其文化含量表示担心。北京奥运会要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威胁感,就必须加强软实力的建设,以取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最终取得北京奥运的成功。”

  “奥运在即,北京开始下大力气整治随地吐痰、排队夹塞儿等不文明行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曾经这样向观众介绍迎接奥运的北京。

  全国政协委员邓亚萍表示,北京奥运会提供了一个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树立中国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的绝好机会。在全面建设各项硬件设施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高,注意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道德风貌,向世界展示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中国。

  显然,奥运会上,东道主中国要争的不仅是金牌。加强北京奥运会软实力的建设,既是彰显中华体育文化水准的象征,又是体育为人类搭建和平、友好交往的平台,也是国家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善奥运软环境贵在全民参与

  今年年初,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曾经表示,北京奥运的“软环境”建设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是城市环境差、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由来已久;另一方面,则是市民素质有待提高。

  不可否认的是,在奥运软环境建设方面,社会各界已形成了良好的参与氛围。据统计,仅以朝阳区为例,该区已有30万名窗口行业职工参加了奥运培训、360多个站台乘车秩序改善、357所文明市民学校遍及各社区、18万名志愿者成立服务联盟,并培养了万名奥运学生。目前,从给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牌挑错,到车主“畅行2008”遵守交规,再到积极参与志愿者行动……各种活动不一而足。

  有资料显示,

北京交通堵塞现象的三分之一来源于不文明行车行为。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一组测算数据显示,北京市每天因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达4000万元,相当于每年损失146亿元。

  可喜的是,从政府、企业到普通公众,大家纷纷为缓解京城交通献计献策、身体力行。由

长城
润滑油
联合北京电视台《红绿灯》栏目、新鲜广播101.8都市之声共同举办的“畅行2008”活动,便是一大写照。倡导“贴上畅行标,争做文明行车模范”,自9月8日正式启动以来,每日发放的文明车标超过10000份,发放车标总数量已接近50万份。

  万事开头难。或许,“畅行2008”活动的影响力还微不足道,辐射力还十分有限,然而,这却是京城“文明行车”的一个良好开端。建设和谐共融的奥运软环境就是需要更多的像“畅行2008”这类公益活动,以吸引和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奥运软环境建设中来。随着越来越多“畅行2008”活动的相继举行,和广大车主的自发加入,坚持少打的、多拼车,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必将汇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形成文明行车的生活风尚、和谐交通的友好氛围。

  北京奥运会要办出特色、提升“软实力”,必须从软环境建设开始。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