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个体第一家:小饭馆开启潮流 美使馆为其宣传(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5日 11:44 中国新闻网

  据郭培基回忆,文章播出后大约三四天,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就去了他家,送去一个粮本。虽然用这个粮本只能买到机米、黑面和高价油,但已经是雪中送炭了。

  粮油问题最终能解决,除了媒体效应,背后还有东城区工商局在帮助疏通关系。靳云平回忆当时是一位叫老索的老干部负责跑东城区粮食局,跑了很多次,反复说明只试这一户,“你们看着批一点米面油,不以此为政策,不以此为规矩”,粮食局最后才批了条子。

  “我们当时确实想树一个典型。内部研究了好久,还去了刘桂仙家家访,觉得这个人行,是真想干。别人问一问没消息就回去了,她很执着。”靳云平说。

  最后给悦宾饭馆的营业执照就是靳云平签发的。那时候还没正规的营业执照,工商局自己印了份东西,靳云平签了个字就算是“执照”了。

  得到许可之后,郭培基和刘桂仙做起了开业的准备。他们腾出一间房子当店堂,一家七口挤在剩下的一间屋子里。

  刘桂仙还去王府井灯市口的一家银行贷了500元款。那时给个人贷款也是新鲜事,东城区工商局的老索给做的保人,利息只有三四厘。

  另一件事是买冰箱。卫生部门要求很严,没有冰箱不让开业。郭培基的小儿子拿了500块钱去买,但那时一台冰箱得要1000多元。后来商店的经理找了台外表有点瑕疵的冰箱,大笔一挥,划了个叉,当处理品400元就卖给了他们。

  1980年9月30日,悦宾饭馆正式开业。

  那天郭培基本来只打算笼下火试炉灶的,把火笼好后他就上班去了。到了中午这火一直没灭,刘桂仙觉得,那不如炒几个菜试一下,让街坊邻居先尝尝。她用仅剩的36块钱,买了4只鸭子,因为她最擅长做鸭子,能用鸭子做出七八种不同的菜。

  没想到消息又一次不胫而走,等郭培基下班推着自行车一进胡同,就觉得气氛不对,自己家门口的人比前门大栅栏的还多,三三两两,聊天的,抱着孩子观望的,推着自行车路过看热闹的。进屋一看,人更是多,满屋子坐着发肤颜色各异的各国记者,其中来自美国和日本的三个记者没吃上开张的第一顿饭不肯走。郭培基想擀面条给他们吃,结果家里的面不够,最后只好向邻居借了点,做了几碗打卤面,才对付了过去。

  美国合众社记者龙布乐在采访郭培基时向他夸口说:“我在三天之内让整个地球都知道你开饭馆。”龙布乐后来在他的报道里这样写道:“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