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企要甘当经济发展的“垫脚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 09:01 中国经济时报
厦门大规模整合国有企业资产,集中培育优势产业 ■本报记者车海刚李晋田李成刚陈衍水 从厦门本岛驱车过高集海堤,沿海滨公路向东北行驶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同安区西柯镇。昔日宁静的滩涂如今成了一片大工地,随处可见林立的塔吊。这里便是厦门环东海域大开发的龙头项目——通士达节能光源制造基地。 传统意义上的厦门仅指厦门本岛,是个只有130多平方公里的狭小海岛。厦门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由本岛往北部、西部和东部的大陆部分发展,实现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的转变。而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正是这一宏大战略的重中之重,其目标是建设一个“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滨海新城区”。 环东海域主要涉及厦门岛外的集美、同安、翔安三个区,它们从东北方向隔海与厦门岛合围,构成未来“大厦门”的黄金地带。根据规划,这一地区的陆域开发面积约114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一个厦门。 作为环东海域首个开工的大型工业项目,通士达节能光源制造基地由厦门轻工集团投资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生产与配套一体化的节能光源制造基地。 “指头”攥成“拳头” 厦门史上最大国企整合 “厦门轻工集团是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的主力军之一。”厦门轻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建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提及轻工集团,不能不从厦门的国企大整合说起。去年以来,厦门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一次国有企业整合。原有的国有独资企业被整合为10家市直管国有企业、9家委托主管部门管理的国有企业和3家由区政府或管委会管理的国有企业。轻工集团就是新组建的十大市直管国企集团中的一家。 厦门市国资委主任张奕清向记者描述了这次整合前的情况。他说,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改革开放较早,外向型经济较发达,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当中所占的比重不高,但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骨干和带动性作用。不仅在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基本由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唱主角,一些分布在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也做得风风火火。例如,厦门支柱产业之一的机械工业,就是以国有控股的金龙汽车和厦工股份为主导的;在外贸领域,建发集团、国贸控股等国有企业的地位也十分突出。 邓建华对记者表示:“同其他东南沿海城市国企基本‘死光了’的情形相比,厦门算是一个特例,国企保持了特色,仍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整合前厦门国企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张奕清说,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规模偏小,综合实力不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够;国有资产分布面过宽,不利于优化配置资产,也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平均在60%以上,融资能力有限,资金筹措渠道单一,国有资本对投资和需求的拉动不明显;企业的主业产业影响力不够,对厦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监管没有完全到位,出资人与企业经营者的权利责任义务不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激励奖惩和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也不够规范…… 在此背景下,厦门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于2006年5月作出对市属国有企业和企业国有资产进行整合、同时调整国企监管体制的决定。去年初刚刚成立的市国资委成为这一重大改革的“操刀手”。 据张奕清介绍,整合以“三个有利于”为指导原则——有利于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有利于对国有资产监管。在具体操作上,主要通过撤并、分立、划拨的方式,优化配置资产资源,突出主业和行业特点。 通过整合,这些国有企业由“指头”握成了“拳头”,规模和实力显著增强,各企业的主业、发展方向、发展任务也更加明确。在最新公布的“2007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上,厦门共有10家企业入围,其中4家为国有独资公司、2家为国有控股公司、1家为国有参股公司。 十大国企集团出世 理顺国资运营管理体制 十大市直管国有企业集团的组建,堪称厦门此次国企整合的最大亮点。这十大集团分别是:建发集团、港务控股、国际航空港集团、夏商集团、路桥建设集团、国贸控股、机电集团、轻工集团、住宅建设集团、特区房地产开发集团。它们均为市政府授权国有资产投资的资产经营一体化公司,由市国资委对其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厦门市国资委企业改革处檀处长接受采访时认为,这其实是“对十多年来国企运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再修正”。 据了解,整合以前,厦门共有市属国有企业650家,国有资产总量约300亿元,在福建省地级市中是最大的。这些国有资产的大部分集中于工业、城建、农业、商贸、交通等五大国有资产投资公司,以及政府授权的六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手中。若以“由市委管理企业领导人员”为标准,厦门则有这样的“市属一类企业”31家。 檀处长说,“按行业设立的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当时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构筑了隔离带,在推进中小企业‘关、停、并、转’改革和盘活存量资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这种体制也日益暴露出一些新问题,“比如这31家一类企业,在产权关系上有的是父子关系,在人事关系上却是兄弟关系,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母子公司关系,投资公司对所属企业的管理权利没有完全到位。” 另有一位当地政府官员表示,“分行业的国资管理体制导致国有资产规模偏小,运作空间不大。” 厦门大学一位学者还进一步指出,“在‘政府—国有资产投资公司—一般企业’的三级管理体系中,政府授给投资公司的权限往往被一些政府部门以审批的形式截流,不利于政企分开。” 因此,厦门国企整合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原有的国有投资公司进行合理拆分、重组。以原厦门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工业国投)为例,该公司被一分为三:主体部分以更名的形式,直接变身为厦门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原由其投资的轻工企业国有权益划转出来,组成厦门轻工集团有限公司;原由其投资的顺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亦划出,由市国资委直接监管。 这样一来,以往旧体制的弊端迎刃而解。厦门市国资委提供的资料显示,整合后,十大市直管国企集团加上其他9家委托主管部门管理的国企和3家委托区政府或管委会管理的国企,这22家企业共占有厦门国有资产总量的80%,不仅促进了资产的有效集中,还打破了行业条块分割,有助于避免无序竞争,实现专业化分工。 此外,“国资委—十大集团”的两层架构,也便于实行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市国资委对十大集团一方面充分放权,绝不身兼出资人和决策人两种角色,把多数决策权都交予企业董事会;另一方面又加强监管,已出台了厦门市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办法。”国资委檀处长说。 “我们力求在服务中监管,在监管中服务。可以说,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当中,厦门市国资委的权利下放是比较宽的,十大集团真正实现了管人、管事、管资产的‘三统一’。” 一卖一买,有退有进 轻工集团发力产业整合 作为在改革中诞生的十大市直管国企集团之一,厦门轻工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5月20日挂牌成立。集团国有资产约18亿元,拥有7家全资投资企业和11家控股参股企业的国有股权。 根据厦门市国企整合的总体要求,轻工集团的主要定位及任务是:投资建设环东海域工业园区,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发展壮大轻工、医药等制造业,做强做大现有品牌,提高在国内同行业的总体竞争力。 轻工集团甫一成立,就有两个震动厦门的大动作:一是将集团旗下的饮料生产企业厦门绿泉实业总公司,以4.5亿元价格转让给香港太古饮料公司,这是厦门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外资并购国企案。二是收购了原先由香港新世界集团持有的厦门通士达有限公司60%股权,使之成为轻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这“一卖一买”,实际上反映出轻工集团产业布局的战略调整意图。 “绿泉的经营效益不错,有人对于把它卖掉表示不解。但正因为是靓女才要先嫁,效益好能卖一个好价格,然后再把这些钱投入到建设节能光源制造基地上,何乐而不为呢?”轻工集团主要负责人这样说。 记者了解到,厦门通士达有限公司正是轻工集团打造节能光源产业的主要载体,该公司与跨国巨头通用电气(GE)于2000年合资组建的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现已成为国内技术水平一流、产量排名第三的节能光源制造企业。 “节能光源是永远的朝阳产业,许多欧美国家都已拟定出淘汰白炽灯、普及节能灯的时间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烟源对记者说,“现在全球每年的节能灯需求量为28亿只,通士达仅能生产1.8亿只。” 正是看重了这一产业的巨大潜力,轻工集团才将其锁定为今后的主攻方向。以通士达节能光源制造基地为核心的轻工工业园,自然也就成了轻工集团进军环东海域的头号工程。 资料显示,通士达节能光源制造基地占地约5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8亿元,规划分为四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将生产目前领先世界的节能、高效、寿命长达3万小时的T5节能直管荧光灯,和为其配套的荧光粉、熔制拉管产品。三、四期则将致力于产业链的纵向拉伸、整合,发展配套及相关产业。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期工程的行政楼、专用厂房、通用厂房等均已成形并试产,二期工程也已开工。 负责基地建设的厦门轻工集团副总经理夏林介绍说,一、二期工程均为轻工集团与GE的合资项目。他还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两期工程都是边建设边谈项目,当初在资金来源还没完全落实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建了。后来GE公司之所以决定与我们合作,除了因为有此前与通士达的合作经历外,主要是目睹了轻工集团难以置信的建设速度和做专、做强、做大这个产业的气势。” 轻工集团主要负责人对夏林说过一句“名言”:“你们的建设速度就是我们谈判的筹码。”结果,由于“轻工人”掌握了充足的筹码,GE最终不仅同意将最先进的T5项目引入一期工程,还一改以往在中国“不购买土地、不盖厂房、不投资入股,只提供技术和工艺”的合作模式,欣然成为轻工集团所属3家节能光源企业的外资股东,直接参与到二期工程当中。至此,GE在一、二期工程的投资总额已达2500万美元。 去年在厦门市国资委成立大会上,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曾提出,国企应注重盘活存量,调整资产结构,投向优势产业。无疑,轻工集团是践行这一思路的“模范生”。“在十大集团中,我们的规模、盈利不是最大的,产业整合效果却是最明显的。”轻工集团的一位高管说。 目前,节能光源制造在轻工集团的产业构成中已占到30%,这一比例还会继续提高。整个厦门的产业结构也将因此得以优化提升,变成一座“光源岛”,让“厦门之光,照亮世界”。 甘当孵化器、垫脚石 国企助推城市产业经济 在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做主力、挑重担”,这是厦门决策层对整合后各国企寄予的厚望。从这个角度说,轻工集团投资建设环东海域工业园区,既是它谋求自身快速发展的一个契机,亦是它作为国有企业的责任所系。 据悉,通士达节能光源制造基地一、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分别可创造12亿元和50亿元产值;基地全部建成后,产值预计将达80-100亿元,利润总额和各项税收均将达到5亿元以上。同时,还可提供2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这将是解决被征地渔民、农民出路,确保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作为一家国企,这已经是莫大的“政绩”了。不过,在轻工集团的领导人看来,上述这些还只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 “国企要甘当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孵化器和垫脚石,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在轻工集团采访,不止一位高层人士向记者表达过类似观点。 他们的想法是:有些关键性产业的风险大,其他社会资本不敢进入,国有企业就要果断地投入。把企业办好了,产业壮大了,就转让出去,再择机进入新的需要发展的行业,体现国有资本的“有进有退”。显然,轻工集团运作了这样的“一卖一买”,正是两个实证案例。据悉,绿泉公司转让给香港太古后,将建成可口可乐在全国的主要配送基地,每年可为厦门市增加2000万元税收。 邓建华表示,国企不能与民争利,将来做大后可以有序退出,“可以上市,或者引进战略合作者”,“比如我们的节能光源产业,今天是由国有资本推动的,明天可能就不是纯国企了。”他透露,轻工集团正在与GE谈判,提高GE在双方合资项目中的股权。 “社会责任、长远眼光、强大的资本实力,是国有企业的三大特质。国企理应充当政府调控微观经济的工具,做产业经济的开路先锋。”邓建华说。 当然,国有企业发挥这种作用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体制和机制。记者从厦门市国资委了解到,经过19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国企改革,特别是此次大整合,厦门的大型国企已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自身的市场化取向很强,有的甚至超过了民企。” 输出绿色产品 生产过程也应是绿色的 “节能灯生产得越多,环境破坏越严重,这一点,是很多节能灯企业不敢讲的。” 对于任何一个现代企业,环保都是谈论社会责任无法绕开的话题。但像通士达照明总经理苏烟源这样,坦诚而又高调地说出这番话,仍令记者吃惊不小。轻工集团副总经理邓建华接受采访时,也主动谈及了这一内容。 据他们介绍,尽管节能光源已被公认为一种绿色环保产品,代表着未来照明的发展走向,可是其生产过程中却极易产生汞污染——不仅危及土壤和水质,还会直接损害员工健康。 而当前节能光源的产业格局是:全球9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中国,其中绝大部分又集中在浙江、厦门等地的中小企业。“中国人掌握了节能灯生产技术,定价权却在外国经销商手上”,大量中小企业靠打价格战来争夺市场,形成恶性竞争。 邓建华、苏烟源均表示,散、乱的行业现状不仅使产品档次和质量难以保证,更导致环保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 “我们输出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也应是绿色的。”他们告诉记者,通士达节能光源制造基地一期工程投入2000万元,从瑞典购买了两套先进的汞回收设备,将成为世界上环保水平最高的节能光源厂区。 苏烟源还说,通士达高度重视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尿液每年都要抽检,并送到美国接受第三方审查。 他和邓一致呼吁政府:应规范节能光源产业,提高准入门槛。“我们愿做这个行业整合的推手。”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