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敢想敢干敢冒险 浙江农民造大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15:13 经济参考报

  “无烟工厂”、“不占土地资源的产业”、“一个产品产值一个亿”……这些环保、低成本、高效益的大好事全被一些浙江农民沾上了。这是因为浙江农民有胆有识投巨资,敢闯敢干造大船。

  从“滩涂造船”到“万吨船台”

  “当年就在滩涂上造船,没有图纸,没有像样的设备技术,主要靠经验敲敲打打。”胡志兴是温州乐清市船舶工业协会会长,同时也是一家船企的老总。“造出来的船,虽然不会出大事,但档次低,吨位小,质量会‘冒泡’。”他回顾道。

  浙江是临海大省,也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自古以来就有修、造船的传统,发展船舶工业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国家工业布局和省内工业基础限制等原因,浙江船舶业的水准并不高。直到本世纪初,很多地方船企还处在搭积木式“滩涂造船”的层面上。

  由于低水平作业,2004年,乐清制造的船舶曾出现多起质量事故,引发了国家主管机构等方面对船舶行业进行联合整顿。

  然而,今非昔比。整顿过后仅仅两三年间,浙江造船业发生了质的飞跃。

  记者在乐清、台州等地看到,同样还是那片海岸线,同样是那片海域,在当年“滩涂造船”的现场,崛起了一个个现代化造船企业:万吨船台、百吨吊车、数控机床、电脑切焊、分段造船、终端组合……这些以前只有国有大中型骨干船企才具备的装备技术,现在成了这些民营船企的标准配置。

  在乐清市的蒲岐、盐磐镇等海域,每年造船产量就约60万吨,绝大部分都出口国际市场。记者在这里采访,不时看到前来订货的外国客商,他们有的来自东南亚,有的来自南非和欧洲。

  乐清造船业的进步,只是浙江造船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6年,浙江省船舶业产值近百亿元,造船产量达117万吨,是2003年的三倍,产品大部分销往国际市场。如今浙江造船业的规模列上海、江苏和辽宁之后,居国内“老四”。而与这些地区不同的是,这里造船业的主人,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从“提心吊胆”到“驾轻就熟”

  造船属重工产业,不仅是劳动、资金密集型,更是技术密集型。令人欣慰的是,浙江农民在造大船的历程中,从低到高,从土到洋,全面实现了技术飞跃,彰显了浙江农民驾驭重工产业不凡的实力。

  目前,浙江船企不仅能建造5万吨以上货船、油轮,修理15万吨级船舶,还能建造海上石油平台工作船、液化天然气船等高附加值、高技术的特种船,很多船企的产品已达到了英国劳氏船级社、美国船级社(ABS)及中国船级社(CCS)的标准。

  温州兴顺船业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他们的造船技术很蹩脚,如船体油漆,全靠人工涂刷。一个人钻进船舱下面刷漆,且不说呛鼻的气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更可怕的是需派另一个人在上面提心吊胆地当“哨兵”,生怕因船舱内不通风,造成高浓度的化学气体遇电焊火花发生爆炸。即使这样“看守”,还是防不胜防。过去温、台两地曾多次发生火星引爆油漆气体导致多人死伤事故。

  如今,记者在乐清东方船业集团惊讶地看到,这里装备了国内少数骨干企业才拥有的封闭式喷涂厂房。一节节分段建好的船体被推入巨大的喷房中,全程喷漆实现全封闭无人化操作,工作人员只需在机房安全、悠闲地摁动电脑鼠标。整个工艺流程不仅喷漆质量高,而且彻底杜绝了事故隐患。

  “过去我们是‘土包子’敲敲打打,现在是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指手画脚’。我们从科研院校、大型国企、企业自培三条途径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技术队伍。”胡志兴说,“技术进步是企业的生命,我们的软、硬件一律比照国内现代化船厂的标准。”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通过与挪威一家国际著名船企深度合作,娴熟地掌握了建造大型石油平台工作船的全程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种航母式工作大船技术含量高,此前在国内鲜有人问津。这家企业“放大”这一技术优势,避开同质化竞争,集中力量生产工作船。目前,该公司手中已握有50艘工作船的订单,总价值13亿美元。

  “工作船的利润比普通船舶高得多。”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刘有节乐观地透露,“而且不受国际海运市场的影响,只要世界海洋石油产业上升势头不减,就需要新的工作船”。

  9月12日,浙江造船有限公司为德国CONTI公司建造的首艘4250标箱集装箱船下水,这是浙江省迄今建造的最大的集装箱出口船,也是我国船舶工业又一个高技术出口产品。

  从“弃房从船”到“争先恐后”

  浙江民企如林,民资殷实。近年来,出于产业升级的需要,这些民间资本千方百计寻求新的投资领域。但是,土地瓶颈和环保生态两大刚性制约使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困惑之中,不少民企从造船业看到了曙光。

  在临海市的宏冠船业,董事长奚永宽告诉记者,他以前在当地做房地产,后来试水制造业。2002年,他以188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当地一家破产小船厂,自此进入造船业,但一直舍不得放弃主业。现在,他毅然“弃房从船”。2006年,他下定决心,卖掉其它产业,投资1.5亿元新建一个现代化造船厂。目前,奚永宽的船厂年生产能力达15万载重吨,年产值可达10亿元,订单也排到了2009年以后。

  台州市船舶工业协会会长陈存裕表示,造船业投资大,产值高,“一个产品产值一个亿”,资金回报率也高。而且,不占耕地(大部分使用海域)、无污染,在土地、环保和能耗等方面都占有很大的优势,能够满足产业升级的需要。为此,大批小船企抓住当前国际船舶市场难得的回升良机,利用低成本的资源优势,敢冒风险,多方融资,聚集资金“砸”入造船业,以扩张产能,做强做大。

  台州的一位船企主告诉记者,为了抢占先机,他不惜投资近五亿元,建了四个大型船台,建造能力瞄准五万吨级船舶。2006年2月一动工,建设期间就接到了订单,当年6月第一个船台建成后就投入生产,现在虽然第三个船台尚未建成,但前两个船台已经完成了1艘13500吨的

成品油船,另有2艘即将完工,公司将这些提前获得的利润统统“滚入”船厂中,形成“以船建船”的良性循环。

  这位老总兴奋地说,今年他的船厂全部建成后,年生产能力约20万载重吨,年产值可达15亿元。由于国际市场需求高涨,手头订单已排到了2010年以后,收回投资不成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在温州的乐清市、台州的临海和三门县、宁波的象山县、舟山的六横岛等沿海地区,海岸边拔地而起、雄伟凌空的待装百吨龙门吊处处可见,标志着一个个现代化的新船厂即将横空出世。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