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会理性思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15:07 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 周斌 11月28日,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救还是不救》描绘了一幅次按危机爆发后的悲惨场景:一位无力偿还房屋贷款的单身母亲把大部分财物挪到院子里的木箱子,屋里只剩下她和孩子们睡觉用的几张床垫了。 早在8月份美国股市由于次按危机大幅下挫而中国股市独善其身的时候,我们就在9月5日出版的《赢基金》专题报道中提出警告:“次按危机远未结束”。相反,当时有些经济学家乐观地认为“次按危机影响不大”,理由是次按市场总额不过9千亿美元,与美国45万亿美元的金融市场相比规模很小。 我们对这种乐观情绪困惑不已。一方面,次按危机爆发后短短一个月内,各国央行就向市场注入5600亿美元流动性。市场的流动性缺口如此之大,何以判断这场危机短期内就会过去? 另一方面,我们还注意到,次按危机不仅是局部的,它引起的基金赎回潮将导致资产管理机构抛售其他优质资产,进而致使整体资产价格下跌,资产管理机构一旦陷入流动性困境,雪崩效应便可能接踵而至。 不幸的是,上述推测均一一被市场验证。就在我们得出“次按危机远未结束”的结论的同时,花旗集团花费450亿美元收购AMC Mortgage Sevices,一举成为仅次于Country Financial Corp.的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服务商。后果是,花旗三季度冲销了35亿美元资产,且预计年底前还将面对因信贷危机造成的高达110亿美元损失。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当时花旗集团关注一下《赢基金》的观点,可能会对这次收购抱谨慎态度。 虽是玩笑,但是也说明一个问题:无论是媒体从业者还是经济学家,或者市场人士,独立的理性思考意义重大。 2006年5月,《赢基金》在卷首语《中国股市:下一个大泡泡》中提出:按照人口周期理论推导,上证综指将在2010年前涨到6400点。当时沪综指仅为1600点,此文一出,举座哗然。诸多网站转载时纷纷冠以“惊天大预言”的说法,其中固然有期许的含义,但是也有一丝难以置信的怀疑。但是,现在回头看,有谁会觉得6400点是个神话? 因此,当沪综指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从6100点跌至4800点,市场在惊呼“熊来了”的时候,我们再一次反省自己之前提出的判断,发现关于中国股市向上生长的逻辑依然成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婴儿潮”一代,现在40到50岁之间,他们的消费能力正处于高峰期。这个消费周期将会至少持续十年,因此,只要不出现大的社会动荡或者战争等不可控因素,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并不是幻想。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将具有更强的消费能力,他们将支持中国经济走得更远。 “股市的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美国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说,当对局势失望的时候,他就告诉自己要坚定信心。这个信心是什么样的呢?就是始终相信美国会继续存在发展下去,相信人们继续正常地生活,和往常一样,早晨起床穿裤子时会先穿一条腿再穿另外一条腿,生产裤子的公司会继续为股东赚钱…… 今天,当中国股市遭遇次按寒流以及“熊来了”的疑虑时,笔者与彼得·林奇的观点一样:相信有14亿人口的中华民族是有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中国人民会为了安定而有尊严的生活不断辛勤奋斗。并且由此坚信,即使遭遇再大的挫折,中国终究会走向繁荣复兴…… 剩下的问题是:这些你相信吗?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