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专家呼吁:企业创新应一边交学费一边搞研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30日 08:56 经济参考报

  近期,事关知识产权的案子在我国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然而,很多企业由于缺乏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认识及了解,在应对相关案件时显得力不从心。为普及和宣传知识产权制度的相关知识,使企业能更好应对相关问题,在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手精工爱普生公司举办的知识产权研修课程上多位专家呼吁,国内企业应“一边交学费一边搞研发”,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形成技术垄断。

  知识产权是必须而非被迫

  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平表示,知识产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中国经济加入WTO,融入国际舞台必须面对的课题,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水平与其知识产权发达水平同步。因此,要正确客观看待在知识产权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各种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发生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时,舆论总存在着一种民族情绪倾向。他们似乎认为,目前中国之所以三令五申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是被跨国企业“逼”上梁山,但事实上,只要融入到市场经济的舞台,只要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就不可能不触及知识产权这把“达摩克利斯剑”,你不重视、不保护、不创新、不经营就必然会受到法则的惩罚,反之亦然。

  张平说,知识产权用于商业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在特定的领域里,通过合法地阻止竞争者参与进行垄断。应尽可能多地通过核心技术垄断业务。第二种方法,通过交换专利权加强

竞争力。交换专利权的好处是,企业无需担心其他公司的专利权就可以拥有最好的设计。第三种方法,就是通过授权获得特权收入。

  “中国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在制度运作的各个层面上出现一些偏失。”她说,“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缺乏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缺乏将创新成果形成垄断权的意识,将时刻面临被市场无情淘汰的风险。”

  借鉴日企创新经验

  上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知识产权面临的困境与今日的中国十分相似。随着日本制造业飞速发展,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影响了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国开始对日本实施全面打压。不同的是,日本企业善于从竞争对手身上学到真本事。以爱普生为例,当时每年向美国交纳高额专利征收费用,爱普生一面交学费,一面钻研花费巨资买回的专利,在其成果上进一步创新,并且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在众多企业中率先成立了专门的研发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事专利开发,在实战中不断摸索,在学习借鉴中发扬光大,终于形成强大的企业创新体系。

  爱普生知识产权本部长上柳雅誉对管理和利用知识产权,提出几点建议供中国企业参考。

  一是尊重其他公司的权利。生产的产品侵害他人的权力无异于偷窃,这种事情决不应该做。此外,通过消费者或项目合作伙伴利用或者泄露机密信息同样不能被接受。这是一个到处是陷阱的领域,很容易遇到意外的阻碍,所以,当提到专利权和

商标权时,必须提前作好全面调查。

  二是利用公司的知识创造知识产权,然后通过适当的保护形式来管理它。更多的知识产权由于不能被适当管理而流失。对于发明和商标来说,维护权利的唯一途径就是在

商务部专利局填写申请。如果不在规定的要求情况下操作,商业机密将不被保护。为了防止技术信息的泄漏,公司的监管部门与信息安全管理的指导部门要保持一致。

  三是不应该让知识产权处于静止状态。换句话说,应该创造出知识产权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并以此来增加收入。

  创新的目的是运用而非数量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社科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李顺德主任解释:只有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是创新的完成。

  创新不是申请个专利就大功告成,我国是专利申请大国,但创新能力较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些企业为了得到政府资金支持,拿一些并无实际意义的专利充数,这些专利既不是核心技术,也无法实现市场价值。这种情况在许多科研型院校也很普遍;高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搞科研,专利申请成功后便束之高阁。此类专利的数量再多,也没有实际意义。李顺德强调:“在上升数字的背后,要衡量庞大数字中的含金量和专利的实际转化率,探清事务发展的本质。

  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措施。因此,我国企业要像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心态一样,以更开放的心态学习外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开发和运用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