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仍然严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 09:01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何人民 九年前,长江的那场特大洪水,人们记忆犹新。沿江植被稀薄、水土流失严重是其主因之一。然而,今天,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仍然相当严重。这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从长江水利委员会获悉的。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局长廖纯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1998年洪水后,在国家和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下,我国开始全面整治长江、建设健康长江。这些年来,国家投入巨资,分别对长江主要干堤进行了加固,同时,对长江水质防污、长江挖砂采砂管理、长江河道疏通等方面都开展了工作。但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仍是一个难题。如不引起足够重视,将危害长江的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应用遥感技术开展了两次全流域水土流失调查。根据80年代中期全国第一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62.2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根据90年代末期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0%。 廖纯艳认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目前已呈现几个特点: 其一,水土流失类型多样。它包括水蚀、风蚀、冰川侵蚀、冰冻侵蚀、重力侵蚀和泥石流、崩岗等多种类型。其中,水蚀特别是面蚀最为普遍,总面积达56.97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91.6%。冰冻侵蚀、风蚀和冰川侵蚀分布于青藏高原及高寒山区,重力侵蚀和泥石流多见于青南川西高原向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过渡的地区,崩岗主要发生在湘、赣等地的花岗岩风化层深厚的地区。 其二,坡耕地和泥石流的水土流失问题最为突出。坡耕地、荒山荒坡及疏幼林地是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地类和坡面产沙的主要来源,尤以坡耕地为甚。另外,据不完全统计,长江上游共有1.6万多处滑坡和4000多条泥石流沟,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带来大量泥沙入河。金沙江下游的攀枝花至屏山区间,嘉陵江上游支流西汉水、白龙江流域,为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区域,其土地面积只占长江上游的12.8%,但多年平均输沙量却占三峡宜昌站的41.4%。此外,因开发建设项目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也不容忽视。据调查,全流域每年因开矿、修路、城镇建设等基本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面积在1200平方公里左右,新增水土流失量约1.5亿吨。 其三,水土流失的后果严重。水土流失可以造成表土丧失,土壤肥力下降,甚至母质、基岩裸露,使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流域山丘区土层厚度一般仅在30-50厘米,而侵蚀严重的坡耕地年均土壤流失达0.6-1.5厘米。长江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大多处在山区,由于地貌、气候等原因,一直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目前,全流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0.84亩,已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0.8亩的警戒线。土壤一旦流失,极难恢复。如贵州清镇、赫章等县,每年“石化”的土地面积即达5、6千亩之多;重庆原万县自50年代以来,裸岩面积平均每年扩大3.75万亩。因此,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潜在危险极大。此外,因水土流失,可使上游塘堰、湖库、渠道、河道淤积,降低防洪减灾功能,加剧中下游洪涝的灾害。 其四,水土流失的表现具有隐蔽性。长江流域山丘区地表组成物质颗粒较粗,流失后大多滞留在坡脚,或被就地拦蓄,进入河流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河流输沙量一般远小于地面侵蚀量。另一方面,长江流域水热条件较好,利于植被生长,但现有林地大多结构不合理,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最有代表性的是中游地区的马尾松纯林,具有“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的特点,形成了青山掩盖下的水土流失。 廖纯艳指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一是对土地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二是恶化生态环境,加剧了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三是加重贫困程度,制约了山丘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四是泥沙淤积降低了水利工程和航运的效益,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