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落寞! “整车办法”放空之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21:30 中国经营报

  明年7月,是国家发改委《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给予合资整车厂商“60%本土化率”大限降临的日子。但在外资整车厂本土化采购逐渐“达标”之时,中资零部件企业却仍然游走在外资整车厂的采购体系之外。

  政策放空,中资落寞,到底为什么?原来,合资整车厂又找到了应对《办法》的新对策。

  本土之变

  “为满足《办法》的本土化配套比例,我们去年就开始对发动机、车身、电装等部分采购进行了调整。”东风本田总经理尾崎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C-RV、思域等车型的零部件本土化采购比例已经达到78%,本土配套商中一级配套商就达到130家。

  一位广州本田本土汽车塑料模件供应商也透露,即将上市的08款新雅阁在零部件采购方面加大了本土采购的比重,相比07款雅阁,新雅阁的部分配套商由原来的日资零部件企业转为上海等地区的本土企业。“此前在零部件的一级配套方面,中资零部件企业配套率几乎为零。”广州市汽车工业行业协会一位人士说。

  事实上,为了降低成本和应对市场竞争,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大部分合资整车厂家相继宣布对汽车零部件实施本地化采购战略。首家(2002年)在上海设立全球采购中心的

福特汽车,计划2007年从中国采购10亿美元(75亿元人民币)包括电子产品、铸件、锻件等的零部件。现代起亚2007年在国内的零部件采购额也比去年增长了近4成。

  外资整车厂的“本土化率”问题正在得到解决,但中资零部件的技术升级梦想却并没有实现。

  中资之惑

  “2005年4月提出的《办法》,是中资零部件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曲线路径。随着众多跨国零部件企业来中国业务的开展,‘本土采购’的竞争在不断加剧。从长期看,外资进入国内,无论是独资还是合资,都不可避免地会向本土产业产生技术溢出。这是《办法》最终目的。”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陈光祖说。但事实上,这种目的并没有达到。

  尽管尾崎满表示东风本田每年都会增加本土采购的比例,但据记者掌握的信息,东风本田130家本土一级配套零部件企业中,纯中资的零部件企业只有30家左右。而在思域1.8vti mt等车型的一些核心零部件上,依旧是从日本进口,“东风本田在车型质量上也是不会妥协的。”尾崎满意味深长地说。

  “虽然整车厂的本土采购力度加大,但一些核心部件都是在其日本开发,只在中国工厂生产,”日信工业株式会社广州代表处一位工作人员(所长助理汤建刚)指着一套2.4L雅阁的刹车系统说,“整套刹车系统是日信与本田的技术人员在本田总部开发,国内生产商也是日信的全资子公司中山日信,它并不能给国内同类零部件企业带来技术溢出。”

  上海特殊陶业有限公司(NGK)副总经理铃木徹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纯本土的零部件企业还不具备自主研发的技术,“比如新雅阁的动力系统中,被选用的火花塞是NGK与本田双方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虽然本土企业如湖南某国内最大的火花塞制造企业也生产同型号的产品,但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与NGK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纳入不了雅阁的配套采购体系。”

  而在尝到了原厂配套转移的甜头之后,越来越多合资整车厂加快了把旗下外资零部件配套企业带到中国的速度。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中国投资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已经超过1200家,仅今年前三季度,新签约的中外零部件合资企业有12家。更关键的是,在这1200家国际零部件供应商中,70%选择了独资。在国内的配套业务上,外资整车厂已与原有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了封闭的利益共同体。

  “整车厂在核心部件方面,注重长期配套。”铃木徹志表示,NGK在世界各地都建有研发中心,生产不同型号产品以配合当地的整车厂。NGK(上海)也是应本田(中国)要求于2003年由日本特殊制陶业株式会社在国内独资成立。“目前NGK已经获得08款新雅阁火花塞配套合同,这也是建立在NGK在日本的配套获得本田认同的基础之上。”

  “合资品牌的配套体系比较难以介入。”据上海吉泰交通工业有限公司外贸课黄毅平说,目前吉泰从事车身覆盖模具的开发制造,但主要配套对象为吉利、江淮等自主车企,给奔驰、本田等企业配套的多为维修件。

  前路坎坷

  “这反映出中国零部件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说,“请进来”似乎已经实现,但如何走出去却还是难题。知名汽车评论员贾新光担心的说,中国的零部件企业目前多数属于二三级供应商,不少企业供应的产品80%~90%只是面向售后市场。

  张小虞说,中资零部件在一些高端技术如电喷、OBD等领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现在只有把掌握这些技术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吸引进来,中资零部件才有发展的可能。但“零部件技术,并不是外资企业进来了就能拿到。比如即使欧5、欧6标准引进到国内,国内也并不掌握相关技术”。贾新光如是认为。

  在高端技术方面,目前中资零部件企业似乎并没有找到一个破局的路径,但与此同时,外资配套还在前赴后继涌向中国。

  “福耀玻璃目前给雅阁、奥德赛等车型的直接配套额已经占到其总业务量的50%以上,我们甚至超过了广州本田原有的日资零部件企业。”福耀玻璃广州有限公司段晓自信地告诉记者,但目前似乎中国零部件业的话语范围还只是局限在低端产品上面。

中国经营报记者:余跃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