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北部湾:中国大西南新经济增长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00:38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陈明贵 白琳报道

  北部湾在哪里?从地图上看,这片蔚蓝色的海洋,安卧在中国南疆和南海西北构成的弧形臂弯里。

  这里曾作为中国最早对外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尽显繁华。其后在历史的变迁中,发展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其他沿海区域,成为沿海经济的“洼地”。

  然而,蛰眠多年的海域终不甘沉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整体加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迎来了它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并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开放开发的新亮点。

  北部湾是南海西北部一最大海湾,湾顶(北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面为广东省的湛江市(雷州半岛)和海南省,西面为越南,海域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近千公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环北部湾经济圈的重要区位,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江三角经济区等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是中国沿海与东盟国家进行陆上交往的枢纽,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前沿基地,区位优越,战略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2006年3月,广西成立的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广西南宁、北海、钦州及防城港4市所辖的行政区域,后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把玉林和崇左两市的交通与物流纳入经济区统一考虑,形成“4+2”的格局。这样,经济区陆域面积就达7.27万平方公里,占广西的30.7%。海域总面积达12.93万平方公里。区域内人口2053万人,约占广西总人口的42%。这几个地市是广西经济发展比较均衡的地区,城市的规模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经济区划和城市布局结构比较合理,互相间相距最远不超过200公里,并形成了北海、钦州、防城相互补充和依托的港口群。

  现状与特点

  环北部湾地区东盟国家包括新加坡、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文莱等6国(以下简称东盟6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与东盟6国的经贸合作主要以贸易为主,而且发展比较缓慢。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双方经济活力与实力的不断增强,双方经贸合作发展十分迅速,呈现多元化发展局面。

  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结构多元化。据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为1608.4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其中,中国自东盟进口895.3亿美元,增长19.4%;对东盟出口713.1亿美元,增长28.8%。截至2006年年底,东盟国家对华投资累计达419亿美元。今年1月—7月,双边贸易额达到1097.7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其中广西与泛北部湾6国进出口总值达18.2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8%,是全国同期与泛北部湾经济区国家进出口总值增速的1.9倍。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东盟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甚至成为其中一些国家的第一贸易伙伴。从中国与东盟6国双边贸易结构看,正逐步从单一的资源性产品向多样化的工业制成品升级。

  东盟6国是中国FDI(即外商或者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地,中国对其投资也在起步。早期,东盟6国对华投资领域主要是农产品加工、服装、玩具、建筑材料、房地产开发等,近年来,投资开始逐步转向基础设施、医药卫生、机械制造、金融、电力、海运等。相对于东盟国家来华投资,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刚刚起步,但潜力较大,增速较快。截至2005年年底,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中国企业在东盟6国投资总额为10.8亿美元。

  未来与重点

  可见,环北部湾地区拥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能源与资源优势与人缘优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可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可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框架下的次区域合作和发展的典范。

  港口合作。东盟10国中除老挝外,都是沿海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东盟是“海上东盟”,因为海上联接是这些国家经济往来合作的最主要和最便利的形式,同时海上通道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中国外向经贸联络的最重要的通道。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上东盟”建设,2003年温家宝总理参加印尼巴厘岛举行的“10+3”和“10+1”领导人峰会时,明确表示,中国政府“积极参与海上东盟的建设”。在随后举行的历届中国——东盟首脑峰会上,中国领导人又每次作出承诺。“海上东盟”建设将是“10+1”自贸区中的一个新亮点,广西北部湾地区则是其前沿和核心。北部湾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结合部,是沟通中国和东盟的重要通道,其海岸线漫长,有多处大型深水不冻港湾,海港条件十分优越,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贯通和洛湛铁路的开工建设,使北部湾成为大西南地区以及中南地区对接东盟的“出海大通道”。

  港口是贸易的生命线,2006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1608.4亿美元,有1000多亿美元的货物是通过泛北部湾港口利用海运完成的。东盟已成为我国第4大贸易伙伴、第4大出口市场和第3大进口来源地。就目前的双边贸易和高增长速度,可以断言,环北部湾港口合作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能源与资源合作。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能源与资源需求的激增,能源与资源不足问题将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与环北部湾的东盟国家开展能源与资源合作是我国推行能源与资源合作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环北部湾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国与该地区的东盟国家在能源与资源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旅游和文化合作。环北部湾地区旅游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首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和建设为加快旅游业的合作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和发展平台;其次,旅游业在环北部湾地区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也是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再次,环北部湾地区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强,合作开发和组成统一旅游线路的条件也较好,如广西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天下第一滩北海银滩,越南有世界自然遗产下龙湾,印度尼西亚有风光秀丽的巴厘岛等等,这些优质的旅游资源档次和知名度高,吸引力大,具有良好的交通、服务和旅游企业的配套服务,有利于合作开发。最后,环北部湾地区有着良好的地缘人缘关系和便利的陆海交通联系条件。

  战略价值凸显

  这个一度沉寂冷清的海湾,为什么突然间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经济战略重心”?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西南分院副院长周毅在一份调研报告中认为,这与中国的国家战略需要有关。

  周毅认为,北部湾的国家战略价值显然高于渤海湾。环渤海湾的开发是中国国内的问题,而泛北部湾的合作开发涉及中国的对外开放,涉及中国未来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泛北部湾经济圈的成功合作,也是中国对外经济和外交政策以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检验和折射。所以北部湾的开发,从国家经济战略布局上看,它比渤海湾开发更为重要。

  中国之所以把推进泛北部湾合作作为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原因就在于通过推进泛北部湾合作,中国可以更好地通过该海域参与东盟,进而参与世界经济合作和竞争。

  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显然攸关中国未来发展空间。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就在北部湾畔。如今这里是中国通往世界各地主要的海上通道,这里的合作如能顺利开展,将大大减轻西北和东北的压力。

  推进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也是中国经济均衡发展的需要。从中国沿海的经济发展看,已经形成了珠三角、

长三角及环渤海湾的“两角一湾”的强势带动格局,而北部湾地区在整个中国沿海经济带中仍处于待开发状态。只有通过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扶持,中国的经济发展才趋于均衡。

  有专家指出,这是中国一块未开发的港湾,也是中国最后一片金银色的海滩!(北海和防城分别有著名的银滩和金滩)

  采访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亟待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的定位和定格,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这个区域的开发、建设和开放又牵涉到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问题,政策性强,国际关系敏感,必须同时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大胆而又谨慎务实地推进!随着北部湾经济政治地位的凸显和该地区国际和国内条件的不断完善,前进中的一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北部湾,广西这个美丽漂亮的港湾。在经历过昔日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经历过经济的徘徊、等待之后,二十一世纪初叶,又将一个历史的重任降临于它:天降大任于斯,一个崭新的北部湾将会呈现在世人面前!记者陈明贵 白琳摄影

  【责任编辑 何义涛】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