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浙江家族企业面临传承大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00:18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单一良

  通讯员 金萍浙江报道

  中国家族企业演变至今,在中国企业中已经占到了相当比例: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以家族式企业的形式存在;同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家族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凌在对浙江8个县市企业调研时发现,312家企业中,2/3以上都是家族企业。“这些企业今后的发展,相当程度上关系到浙江民营经济的未来。”城市学院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陆庄说。

  11月7日—10日,在浙江杭州和慈溪两地召开了第三届创业与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虽然会议并不是第一次召开,但今年却引起了不同于往年的关注。“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从未像今年这样突出地表现出来,很多家族企业的企业主迫切想得到企业如何传承的对策。”担任大会主持的王陆庄对此非常有感触。

  据浙商研究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基于企业家生命周期理论,未来10至20年将是中国民间财富从第一代创业者转向第二代继任者的高峰期,有80%的浙商家族企业面临交接危机。方太集团主席茅理翔更是进一步断言:“在未来5至10年,将有一部分家族企业在交接班中消亡……”

  传财产还是传企业

  据了解,目前浙江许多民营企业大多起源于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一个个小作坊变成了今天资产上千万甚至上亿的企业,而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也开始步入老年,企业的传承问题第一次摆在了这些创业成功人士的面前。

  对绝大多数资产上千万的企业主来说,把自己拥有的财产传下去并不是问题,关键问题是接班人如何把企业承接下去,继续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管理继承还是财富继承。

  在一次女企业家研究会上,关于家族继承的问题,有人就表示:子女能干的,就让他们当董事长兼总经理,差一点的就做董事,实在不行的就当股东。不难看出,在这些人内心深处,企业是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他们都希望把自己的企业传下去,而且最理想的接班对象是自己的子女。

  “我们曾做过小范围的样本调查,差不多79%的企业主意愿是‘子承父业’。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在华人社会里,家庭才是社会的单元,传统的‘子承父业’观念根深蒂固。对绝大多数企业上规模的企业主来说,很少愿意主动关闭企业去安度晚年的,除非是自己孩子不愿意接或者实在没能力接的。”王陆庄分析说。

  资产多的企业很多要传,而对浙商中一部分中小型家族企业来说,却面临传承的断层。据了解,企业主本身就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愿意子女接班,而更多地希望他们去考公务员等。

  根据调查,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的民营企业家,大部分年龄介于40-50岁之间,文化水平一般不高,但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大部分民营企业家有1-2个子女,年龄一般处于15-25岁之间,18岁以上的子女大部分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可是90%的企业主不乐意子女回家继承生意。

  “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觉得自己创业太辛苦,不想孩子走老路;另外,就他们现在的经济状况,完全有能力在上海、杭州等地为子女买房、买车,不需要孩子再辛苦赚钱,相反希望孩子做简单平淡的人,每月按时领取固定工资。”专门做过针对性研究的侯作前说。

  接还是不接?

  而就家族企业承接的另一方而言,尽管父辈们对孩子接班的期望颇大,但对身为接班人的“富二代”来说,接还是不接不光牵涉到个人意愿问题,还有能力问题。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手家里的企业。”一位家里企业资产上千万,却不怎么有意愿接手的“二代”告诉记者,“我身边也有几个想法和我一样的同学、同伴,不是对家里企业从事的行业不感兴趣,就是对经营企业的兴趣不大,有的人想去搞搞音乐什么的,也有人想开和自己家不同的公司。”

  有不愿意接的,还有没能力接的。在一项对企业主做的财富继承调查中,结果显示,70%的人认为接班人第一标准应该是能力,而剩下30%的人认为,应该是道德+能力。

  一位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家就直言不讳地说:“现在绝大多数‘二代’都还没有接班的能力。”他的理由是:“很多‘二代’都才二十出头,要么还在念书,要么刚走上社会,缺乏历练和磨炼,根本不能立刻胜任一把手的工作。”

  三个“三”

  方太集团的创始人茅理翔和儿子茅忠群的权力交接是业内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茅理翔的接班理论就是“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

  1985年,干过10年会计、10年推销的茅理翔从镇政府承包来6台旧的冲床,成了“慈溪无线电九厂”厂长,第二年开发出了中国第一只电子打火枪。生产第一年,获利20万元。茅理翔的电子打火枪火了两三年,各地企业纷纷效仿,到1993年,每只点火枪从原来的1.2美元跌到0.35美元。眼看辛苦创下的家业面临危机,情急之下,茅理翔召回正准备去美国读博士的儿子茅忠群,共谋突破之道。

  “早在交班前的七八年,就已经开始对儿子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尽早独当一面。”茅理翔说。1995年,在父亲的飞翔集团任了一年副总经理后,26岁的茅忠群把新的业务核心确定为

厨具,还提出3个要求:一是不在原来的厂里干;二是基本不带老员工,除非是看重的人;三是重大决策由自己说了算。茅理翔同意了儿子的要求,现在茅忠群领导下的方太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期。

  多子女如何传?

  在有关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上,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难倒了许多企业家——子女的数量会引出不同的传承方式。

  “现在家族企业在传承的时候,会遇到独生子女和多个子女不同的传承问题。”王陆庄说,“独生子女当然相对好办,但也导致了可接班的人数大大减少,在传承人选上的选择余地就相当小。而遇到有多个子女的时候,怎么个传法又成了问题。中国的传统做法是平分,可能儿子多一些、女儿少一些,但‘分’是大趋势。这容易导致把企业资本分薄,往往是一个大公司被分成了几个小公司各自发展,这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记者单一良摄影

  【责任编辑 何义涛】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