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小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尚需考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 23:38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武文静报道 近日,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博士在“总部经济发展高层峰会”上指出,发展总部经济虽然是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必然过程,但并非所有城市都适合发展总部经济。只有经过冷静的思考,才能让城市发展更稳健。业内人士表示,总部经济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试水成功,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城市都适合套用总部经济模式,各城市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道路。 大城市试水成功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业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现阶段我国总部迁移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境外企业将其境外总部迁到中国或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调整国际市场战略。二是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向北京、上海、广州等一批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迁移。总部经济占据的是价值链中的高端部分,发展总部经济具有税收增加、GDP贡献、产出乘数、消费带动、劳动就业和环境优化等作用,集中体现了知识密集、集约发展、产业融合、强力辐射;合作共赢等特征。总部经济的发展给地区经济带来强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总部经济,不但能够有效解决制造业外迁后产业替代和产业接续问题,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通过总部的聚集,形成强大的生产者服务需求,带动金融、会计、法律、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位业内专家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表示,近年来,北京凭借科技、人才、信息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聚集,总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发展规模居全国前列。北京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更多地承担着对环渤海其他城市和地区的经济辐射和带动功能。通过加强商务、金融、信息、科技创新等环境建设,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大量企业总部的聚集发展,能够进一步增强北京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并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 中小城市仍须冷思考 目前“总部经济”现状,从持续发展和营运质量上来看,存在着两个困惑:一是“立项开发,缺乏题材”;二是“认识偏颇,聚焦单一”,没有看到发展“总部经济”带来的热岛效应。赵弘建议,上海可以设立“总部经济”题材研究发展中心和“总部经济”题材发展储备银行,在急需发展的时尚领域、国际发明领域、旅游资源、体育产业等方面,为总部经济项目题材储备商机。 相关专家认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取得了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总部经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各个城市在发展总部经济上还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模式。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表示,在中国并非所有的城市都有条件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受到我国中心城市追捧的原因在于可以带来该地税收的“暴富”式增长,增加地区GDP总量,提升各自城市形象,而这些原因都多少带有功利色彩。总部经济的核心应是带动城市产业升级,更有眼光的市长应该将城市是否有条件实现产业升级作为衡量发展总部经济的标准。 沈丹阳指出,“中心城市要发展总部经济,产业基础特别是服务业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世界各国以及我国香港的经验看,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是总部经济赖以形成的重要条件。” 专家指出,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很高的条件,如高端的资源投入、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信息处理人才、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发达的现代交通体系等。我国大多数城市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在条件不成熟时,即使暂时吸引了一些总部入驻,也不意味着就形成了总部经济。记者武文静摄影 【责任编辑 何义涛】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