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专家认为:中国保险业应着眼全球 正视机遇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 08:49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讯近日,在社科院经济学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办的“中国博士后经济学论坛(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学2007:保险与发展)”上,专家认为,我国保险业必须面向全球,正视机遇和挑战。

  会议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但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基础薄弱。与发达国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体制、机制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专家认为,从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可以看到金融风险,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保险业的机遇和挑战。

  2007年,世界金融市场最瞩目的事件无疑当属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和知识债券带来的冲击。3月、7月、8月和近期,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不良率上升和美国

房地产业衰退的影响,全球股市频频暴跌。迫使美国、欧洲、日本和澳洲等地的中央银行不得不联手进行干预。其干预力度之大,联合干预的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这次危机给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都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专家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还会引发多大的后续影响无法预料。这次危机深刻揭示了当前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程度。

  这次危机还告诉人们,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传统金融生态,以前由银行主导的抵押贷款业务,越来越多地转向

证券化。这个过程增加了很多中间环节,违约风险的承担者,由银行转变为债券投资者。而且原生资产经过投资银行打包后,其定价也变得更为困难。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金融风险的全球扩散和金融创新对传统金融生态所造成的破坏,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风险因素。对保险业而言,风险也意味着机会,从全球保险业的视角来看,这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给保险创新提出了新课题。保险可以给复杂的全球性交易的金融产品提供尽可能多的风险缓冲,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手段。而保险机构的积极参与,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中间环节的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市场的有效性,避免不必要的道德风险。金融风险的全球扩散,要求保险业必须增进对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跟踪研究和掌握。我国也正在研究产业证券化的问题。就中国的情况而言,我们的金融创新力度远远比不上美国等成熟市场。我们的市场空白,市场机遇也更多,这意味着我们的难度会更高。例如,同样是抵押贷款业务。美国完善的个人信用评级可以很清晰地区分出优级和次优级的贷款人。但是在中国,目前没有这样的评级制度,存在着大量的假按揭,假收入证明。因此,中国的保险业必须要借鉴国外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和保险业的实际出发,开拓我国保险的国际视野,不仅在产品上要创新,还要从理论上着手,研究机制上的创新。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