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怎样帮助百姓缓解涨价压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 08:37 经济参考报
开场白 从肉价到油价,今年以来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上涨已经开始影响到不少普通居民的生活。究竟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帮助百姓缓解涨价压力,正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普通居民如何应对此轮的物价上涨,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表示:“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普通居民没有办法。有钱人有能力将富余的资金进行保值增值投资,可以把钱转化成房产、地产、企业产权、黄金、期货等等形式。而一般的人储蓄不多,也就是维持日常生活,这样的群体,他们抵抗涨价的能力非常微弱。” 仲大军说,中国现在有10%的家庭是靠积蓄来生存的,而涨价使得他们储蓄变小了,他们不赚钱,却又得花更多的钱,这样的群体是最难的。因为在涨价的年代,物价涨,工资一般也跟着涨,那些有工作有就业的人,有抵抗能力;而下岗的人则没有多大抵抗能力。 另一批人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本来收入就不高,一涨价就超过本身的承受能力,他们的生活也会更窘迫。这样的群体在涨价中也是困难较大的群体。 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只有靠政府加大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力度,政府必须向这些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要让国内消费者有购买能力,其办法就是提高保障能力,把钞票发给低收入群体,让他们去消费,去购买。 完善政府调控机制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高辉清告诉记者,在目前的情况下,个人力量是无力应对物价全面上涨这一压力的,居民不可能像农业时代一样,在家里储备大量的粮油,而主要应该靠政府的保障政策实行救济。从经济调控层面来讲,这就要求政府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机制。 高辉清认为,当前的宏观调控机制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这是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机制的先决条件。我国各地消费水平千差万别,社会保障的力度也不尽一致,所以,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以《失业保险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为主线的地方法规或行政规章,借以指导和规范社会保障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同时国家应尽快制定《社会保障法》,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上来界定和规范各种社会保障行为; 第二,要建立一个灵敏、高效的联席会议制度,即建立一个由政府组织、部门负责、分工协作、相互联系的日常管理运作机制,特别是涉及价格方面的影响,要吸收物价、财政、民政、劳动、统计等部门共同参与,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探讨社会保障工作形势,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 第三,要加强横向之间的工作联系,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相互配合,这样,既可以防止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现象,又可以避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弊端,真正发挥出社会保障政策的效用。 此外,还应考虑到城市低收入群体处于弱势地位,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其承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区间应当比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还要低。一旦消费价格出现波动,就要重视价格上升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影响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价格补贴预案。 用加薪应对涨价 “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方法来应对物价上涨。只要加薪的速度不低于涨价,就会维持消费的稳定,保持国民的生活品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林森博士这样告诉记者。 林森说,物价普遍上涨目前在社会层面造成了很大压力,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只是寄希望于靠“抑制”法来化解物价上涨的危机,此路可能不通。大禹治水的成功,在于疏而非堵。同样,目前物价上涨符合正常的经济规律,要应对目前普遍的涨价危机,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民众收入。 国民收入的普遍增加,将极大地稀释物价飞涨带来的压力。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肯德基、麦当劳等在华企业,已经走在前面。麦当劳的中国员工全部涨薪30%。 在社会经济领域,普遍性的涨薪,将形成一个类似日本经济腾飞时期的普遍性国民收入增加,并最终经过消费升级,达到产业升级,完成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飞跃。 加息也可缓解涨价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易宪容认为,银行加息不仅有利于进一步遏制流动性,防止银行信贷过快增长,还有利于适当增加百姓存款利息收益,可缓解目前因物价上涨给百姓带来的不利影响。 他表示,对于今年以来涨价压力的持续加大,加息是比较好的应对措施。加息对于中低收入百姓收入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刺激消费和维护社会稳定。 背景资料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经历了9月份的小幅回落后,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与8月创出的十年最高点持平。 国际市场油价高涨、粮食减产,国内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价格上升,猪肉、食用油和柴油、液化气等价格持续上扬。 中国青年报与腾讯网针对1.4万人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公众认为自己的生活受到最近这一轮涨价的影响,近八成人觉得入夏以来自己的饮食质量下降,受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者或中低收入者。 有关主管部门指出,分析今年以来的价格运行,呈现“两涨一稳”的结构性特点: 一是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前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6%。10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7.6%。这是推动CPI上涨的首要原因。 二是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这是影响CPI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前三季度,居住类价格上涨4.1%。10月份,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4.8%。 三是工业消费品价格总体平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表示,CPI的上涨仍然是结构性上涨,食品类价格上涨快,但价格上涨并未传到其他商品,物价没有出现全面上涨。 为缓解物价持续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压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加踏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正采取措施扶持生猪、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增加公益性行业补贴,提高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标准,保证了市场基本平稳。 内蒙古近期连续出台措施,先后下拨财政资金5亿元,将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标准从人均每月170元提高至255元;筹集资金1.9亿元,使75万城镇贫困居民的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提高了20元;增拨城镇低保临时补贴5800万元……(本报记者陈芳周英峰 郭奔胜) [大家谈]多为低收入人群着想 刚过了三年,我国又遇到了新的一轮物价上涨。有人说我国经济现在发展得很快,物价上升一点没有什么。这要看对什么人来说了,高收入者对涨价的感觉当然不会敏感,可那些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的低收入群体,负担即使增加一点也很明显,何况主副食品的全面涨价,要想不出现赤字,只有一再节衣缩食了。 对于物价上涨,站在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看法。比如猪肉涨价,对消费者来说要增加一些开支负担,但对养猪农民可能是一件好事,如果涨价部分不是被流通环节吃掉的话,也许能有效调动农民养猪的积极性,让因产品短缺引起的市场倾斜恢复平衡。其他涨价产品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所以,政府对因物价上涨而引起的市场问题,在着手进行调控时应该考虑到多方因素,既要顾及消费,也要顾及生产,不可顾此失彼。 其中,在考虑物价波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时,必须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不能光看表面现象,过高地估计普通群众对涨价的承受力,应该想到在社会上仍然占多数的低收入群体的生存状况,让他们能够维持应有的生活水准。 如果说,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不可避免,那么公共事业产品的价格主要则是由政府控制的,涨与不涨政府一个文件就能决定,对这种涨价就应该谨慎从事。 当然,公共产品也要受到资源等因素的制约,价格不可能长期不变。但是对公共产品价格的调整,要充分考虑老百姓收入增加的因素。如果是位白领,也许会觉得多交个几十块钱的水电费无所谓,但是对拿低保或最低工资的人,几十元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希望各有关部门,在批准水电煤气等公共产品涨价之前,一定先想一想那些低收入人群能不能承受得了。如果一定要涨,也要看看能不能用其它办法对这些困难人群进行适当补贴。多为低收入人群着想,是政府应尽的责任。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