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以排名甩“污染帽子”是脱离公众的伪环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 09:01 中国经济时报

  ■曹林

  曾被全国媒体广泛关注的山西重奖环保前移城市的事情,日前终见分晓。山西省政府发出文件,对退出全国污染严重城市“黑三甲”之列的阳泉市重奖100万元。该市曾在全国113个污染严重的城市中排位第二。在“摘黑帽”工程下仅用了一年,就摘掉了全国污染严重第二的“黑帽子”,空气质量排位由全国倒数第二位前移为倒数第八位,前移了六位。(11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山西省重奖环保前移城市的政策出台后曾引起舆论激烈的争议,被批评是一种降低了官员应有环保责任的谬赏,一种滥用纳税人税金的胡奖乱赏。纳税人所以愿意花钱供养政府和官员,就是为享受到完善的公共服务。治理污染让公众喝到洁净的水,本就是拿了公众薪水的官员的分内之事,治污不力的官员是应该受到纳税人问责的,因为你对不起你拿的那份薪水——以问责压力去激励政府治理污染,怎能以正面的重赏去刺激?这种谬赏是让纳税人为环境保护而重复付费、重复纳税。

  如果重奖真能以当地公众环境变化的切身感受为本位,以公众喝到了更干净的水、呼吸到了更清新的空气、享受到更优美的环境为评奖标准,即使重奖是谬赏、是让纳税人重复付费,这重奖还算奖得值,毕竟环境改善真正让公众受益了——但该地的重奖似乎根本没当地百姓什么事儿,而是以所谓的“污染排名”为标准:只要环保排名前移或污染排名后退了,就代表环境改善了,就能受到重奖。

  环保排名前移或污染排名后退了,似乎对应着某种治污政绩和环境改善。其实不然,因为排名是一种相对的标准,而不是反映绝对变化的标准。一个污染严重、环境没有任何改善的城市,完全可能因为其他城市的环境恶化而污名下降,从而摘掉“黑帽子”;一个空气质量未有改善甚至恶化的城市,完全可能因为其他城市的更加恶化而在空气质量排位中名次前移。也就是说,单纯依据排名是无法判断一个城市的环境改善状况的。

  更何况,从“最宜居”到“最安全”,从“最快乐”到“最环保”,在城市排名越来越多和排名的利益含量越来越凸显之时,城市排名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正不断下降。商业机构操纵和地方政府的活动下,评选结果频频闹出“乌龙”事件。最典型的例子是2005年,重庆市刚被某商业机构高调评为“中国十大

宜居城市”没几天,环保总局就出具报告认定重庆属于“十大污染城市”之列。有些相同名号的排名对比起来,“十大”竟无一重复的城市。即使是同一家机构的排名,不同年份的结果差别也非常大——排名如此缺乏公信力,仅依据排名就更难判断一个城市的环保状况了。重奖刺激下,一个地方完全可能通过“活动”获得前移的排名。

  所以排名是绝靠不住的,如果真想知道一座城市的环保改变状况,应该把评价的话语权交给那些每天生活中那种环境中、对环境有着切身利益感觉的本地百姓。通过民意调查听听他们的真切感受,直接测量他们喝的水质有没有变好,直接检测他们呼吸的空气有没有变清新,直接看他们每天下班回家后皮鞋上的灰,直接去

医院看每年因污染而生病的人是否在减少……这一切是靠看排名看不出来的。

  以所谓的排名变化为重奖标准,这表明发奖的人眼中根本没有公众,他们所介意的,只是“全国污染严重第二”的“黑帽子”会影响自身的政治前途和政绩形象,让自己在兄弟省市面前很没面子,而不是关心“黑帽子”后承受着污染伤害的老百姓,关心其后真实的污染现实。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