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艺术市场呼唤价值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 02:30 第一财经日报

  上海艺术博览会是中国最早的艺博会,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到今天,已经呈现了国际化趋势。因此,在这个层面上,过多的挑剔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艺术博览会本身就是一个搭台的,不能把过多的包袱塞给它。

  不过,一谈到上海艺博会,一般会让人联想到北京画廊博览会,后者以画廊为参与对象,因为一开始艺术批评家皮力就以策展人身份对它进行品牌性策展,整个格局当中学术气息相对而言要好一点,稍微有一些梳理;而上海艺博会,在这方面还没完全建立起来,还需要更多的借鉴与学习。比如,巴塞尔艺博会、迈阿密艺术博览会,都请专门的策展人、在学术层面上有一定号召力的批评家,因此它能展现出一个时代的审美倾向,能推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或艺术品,或者说,至少博览会艺术品呈现出了丰富的层次,不至于那么混乱。

  而这方面是上海艺博会的不足,没有确立起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比如什么东西值得收藏,什么东西不值得收藏,都是外面(西方的)的说了算,或者资本说了算,一些好的东西没法得到应有的尊重,而另一些东西则有可能被炒作过头。

  当然,价值评判标准的缺失,有诸多原因,我想其中之一必然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及艺术市场本身的混乱有关。巴塞尔,一个小城市,却建立一个自己的品牌,确立了自己的价值尺度,而我们这边,市场是乱的,这个人一出道就卖5万,那个人一出道就卖10万、100万,甚至1000万,资本的力量大于创作,大于评价机制,这显然是不健康的。其次,我认为,价值评判标准的缺失也与我们自身对艺术发展史的认识有关,很多东西没有解决,很多纠葛没有厘清,批评家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而价值判断必然要依靠学术标准,只有建立一个良性的秩序,这样才不至于轻易被市场或资本操纵。理想的状态应该是策展人、批评家、艺术掮客谁说了都不算,但谁都有各自的一票,权利和权利之间要制约,才能形成平衡。

  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艺博会的发展应该相配于这样一个城市,有活跃的资本,有购买力基础,有艺术收藏与市场发展的空间与文化氛围,而目前它的效应还没完全发挥出来,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次上海艺博会上,已经开始举办 “青年艺术创作与亚洲文化问题”等学术讨论会,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出现评奖机制,虽然目前还有些草率,但这意味着它有学术的进入,梳理的进入,我想,在建设的心态下,它的指引效应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显现出来。

  (杨卫 艺术评论家)


杨卫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