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自主发动机何时破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09:20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王坤

  “汽车的核心是发动机,没有发动机的自主技术,汽车工业就是残废的。”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特聘专家王秉刚这样说,“但是,即使是我国的自主品牌发动机也不完全是自主的,包括很多国外的技术在里面。”

  那么,处于发动机设计研发起步阶段的中国汽车工业将如何面对来自国际上的高新技术与产业竞争呢?

  竞争压力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纳入统计范围的53家国内汽车发动机企业,今年前三季度累计生产发动机576.11万台,累计销售发动机573.84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4.50%和24.72%,与整体汽车产销增速(22.78%和24.46%)基本持平。如果按照这一速度正常运行下去,2007年车用发动机整体产销量有望突破750万台。

  然而,与产销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发动机企业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工艺装备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创新开发能力和人员素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最为突出是行业整体规模不小,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自主开发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仍然依靠国外。

  在本月10日的博格华纳杯“中国心”2007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结果中,分别是来自一汽-大众

奥迪AUK 3.2 FSI、上海汽车荣威25K4F 2.5L、华晨汽车BL18T 1.8T、东安汽车发动机的4G93D 1.8L、以及长安铃木的M16A 1.6L等十款发动机。

  其中,华晨、东安、长安铃木的三款发动机属于自主品牌。事实上,来自本次评选活动主办方《汽车与运动》杂志社的资料显示,在评选进入试车阶段时,入围的机型中,自主品牌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最终结果出炉后,自主品牌发动机只占了不到1/3。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姚春德对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这种评选对自主品牌发动机来说有些困难,因为国内的发动机主要集中在小排量,2L以上的发动机,国内的制造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很弱,质量控制、技术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

  清华大学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建昕则对此持乐观态度。他对本报记者说:“评选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目前,从轿车发动机来说,国外的技术确实比国内要先进得多。自主品牌从去年的评选结果只有1款,发展到今年占据了近1/3,已经是很明显的进步,说明我们的自主开发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而且,我们的自主品牌发动机中有两款是用在B级车上的,这个难度比过去要高,自主发动机在市场上站得住脚,这是值得肯定的。”

  王建昕认为,过去,很多企业忙于造车赚钱,对自主开发的问题想得多却行动少。以目前的情况看,国内企业应该放弃“拿来主义”奢望,等着国外企业把技术转移过来。因为即使是转移过来的技术也已经过时了。另外,作为竞争对手,外国企业不会给本土企业什么恩赐,除非合资以后完全听外方的。所以,本土企业所能做的就是实实在在地去设计去研发。

  技术难题

  在王秉刚看来,汽车工业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发动机技术。他告诉本报记者:“汽车自主开发最难的也是发动机的设计研发,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还是很弱的。目前,商用车的发动机,我们是可以自主设计的。问题主要是轿车,从整机的设计到比较核心的电控、喷射等技术上,我们还是刚起步,或者刚开始和外国的设计机构合作。”

  “对发动机来讲最关键的就是发动机系统,这套系统现在还是集中在世界上几家大的企业,发动机的排放、燃烧情况等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这套系统。我们没有这样的零部件供应商。”

  造成我国发动机设计研发技术落后的原因,王秉刚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企业总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畏惧心理,觉得发动机的研发很困难。因此很多企业都选择去设计车身,底盘。“我认为技术上难不难不是重点,关键是要去做去积累,过去我们没怎么做也就没有经验也没有数据。”

  无独有偶,王建昕也认为国内企业在自主研发技术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积累不够。他举例说,国外在发动机开发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数据,这些数据就代表了他们的经验、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发新的发动机,他们通过借助以前的数据很快可以将粗线条勾画出来,然后再利用他们先进的测试分析手段,很快便可以做出更高水平的新型发动机方案。这个过程包括数据的积累,设计经验的积累和设计开发条件的积累。“不是开发出一款发动机就算是掌握了整个发动机领域的开发技术。”

  姚春德则认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与人才素质有直接关系。“我们的人才还需要成长。中国汽车工业真正腾飞是在2002年,在此之前我们没有家用轿车,因此也不会为轿车产业培养多少人才。近几年轿车工业虽然飞速增长,但是有经验的人才不可能随之高速增长。”这也是阻碍发动机自主研发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此外,王秉刚还表示,过去中国发动机的市场空间小,再加上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企业会想投入那么多去搞自主研发值不值得?现在的情况则有所改变,只要企业能设计出好的发动机搭配好的车型,产销是不成问题的。“近几年,大家已经逐渐意识到没有发动机的自主技术整个轿车工业就是残废的。现在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和国外的机构合作进行发动机的自主研发。”

  如何破题

  虽然面对诸多壁垒,但是三位专家对于国内发动机自主技术的发展都持乐观态度。

  王秉刚认为,中国发动机市场的需求很大,而且还在继续扩大。另外,国内企业的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包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等。再加之借鉴国外公司的经验,这些优势都可以让本土企业比较快地达到目标。

  姚春德则认为,“未来,发动机市场真正国产的发动机会越来越多,研发人才也将逐渐成熟。”而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面对居高不下的油价则更倾向于中小排量的汽车。因此中小排量的发动机市场也会随之扩大,这部分市场空间不可限量。

  王建昕表示,目前,自主开发的问题已经在企业中取得共识,因此很多国内企业都在积极投入人力财力进行自主研发。“虽然,自主的完全度与国外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我们在总的设计目标、设计过程中关键问题的把握以及最后应用于产品的整个过程是由我们的企业来掌控。”此外,国家现在有很多大的科研行动,也会从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相应的支持,提高了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汽油机和柴油机仍是汽车的主流发动机,我们国家在20年以后甚至更长时间要掌握这个技术并具有国际竞争力,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王秉刚最后建议,“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企业首先要把发动机的研发提上日程,列为重要计划;其次要投入人力、资金,目前在发动机的设计研发方面还是缺少人才,企业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人才,比如吸纳国外专家,输送人才到国外学习等。”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