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主车企压力缘何增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09:20 中国经济时报
■见习记者杜悦英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一组数据显示,国内前十大乘用车生产商中,只有奇瑞一家自主企业入围;而前十位轿车企业排名中,也只有奇瑞和吉利两家上榜。虽然奇瑞的名次在上升,但奇瑞与吉利的轿车总销量不过45.51万辆,占1-10月份轿车总销量380.33万辆的11.96%。 1-10月份,前十家汽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中,奇瑞、华晨、哈飞、吉利列后四位,四家企业总销量为95.16万辆,占全国汽车总销量715.03万辆的13.31%。 由此可见,自主品牌虽然销量增长、排名上升,但所占的全国市场份额却在下降。自主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依然严峻。 瓶颈 车市群雄并起,杀手锏是产品的性能与价格。中国的汽车工业历史不过50余年,实现快速增长的时间更是不到10年,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范围内只能算是后起之秀。与跨国公司、合资企业相比,自主车企在诸多方面还有差距。 首先是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以尾气排放为例,明年北京国IV标准将至,但截至2007年10月31日,北京市环保局公告的达标车型中,自主品牌比例只有5%左右。而2006年北京OBD政策刚刚执行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都出现了车型断档。类似问题,合资企业由于引进生产的车型在来到中国之前就满足这些要求,如今技术进行“还原”,速度与效果自然不成问题。而对于自主车企来说,由于国内前些年对汽车尾气排放要求并不严格,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对相关标准的了解与技术攻关都有欠缺,造成技术空白。不论是国IV还是当年的OBD,都是新的技术要求,需要有一定时间与技术力量进行攻关,而这个“时间差”中,自主车企不仅陷于滞后与被动,其中又有多少市场份额被迫拱手相让了呢?更何况其中还有自主企业对政策变化缺乏快速反应机制、成本控制能力弱带来的问题。 还有新技术、新车型的研发与投放问题。跨国公司、合资企业“背靠大树好乘凉”,合资方手里有的是经过国外成熟市场检验的后备产品,这些产品拿到中国来,稍微做一下改款,就可以直接上市,新品选择面广,投放速度快,而且经过海外市场检验,国产之前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而自主企业搞一款新产品却要白手起家,从头做起,不论是技术瓶颈的突破还是上市速度、品牌认知度,都无法与合资企业的改款车型同日而语。 自主车企同质产品竞争激烈。以A0级市场为例,就有夏利、QQ、奔奔、路宝、爱迪尔、小贵族、精灵等等同台竞技,还不算洋血统的SPARK、北斗星、雨燕等等,市场有限,利润空间有限,每家又能分得多少? 从产品线拓展看,合资品牌战线全面铺开,商用车、乘用车并驾齐驱,几乎每家企业的产品都能涵盖各细分市场;而自主品牌则表现单一,很少有产品线丰富的车企。除了技术方面的难题,政策导向等也是自主企业在求得多方位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从江淮、长城获得国家发改委轿车“准生证”的旷日持久、一波三折,其中艰难可见一斑。 挑战 除了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等“先天”差距,自主车企原本独具的一些优势也在遭遇挑战。 首先是价格优势不再。曾经有数字称,自主品牌汽车的价格要较同档次的合资品牌便宜30%,具有较大的成本比较优势,低廉的价格正是其竞争利刃。但随着车市竞争不断加剧,价格战不断升级,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合资公司的价格策略也在不断调整,自主品牌一味依靠低价来扩张市场的做法不再那么灵验。 而在铝、钢、塑料、橡胶等原材料价格和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国家行政标准对汽车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汽车成本增加但价格不断走低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对自主车企同样是不小的考验。 长期以来,自主品牌给人的印象就是低端、低价,无论奇瑞、吉利还是比亚迪,主打产品都是10万元以下的微车或经济紧凑车型。虽然发展中高档车型是一家车企乃至一国汽车工业的必由之路,但当自主品牌宣布进军中高端的时候,质疑的声音还是多过鼓励。一位消费者就坦言道,他对于自主品牌中高端车型的品质“还是不放心。” 其次是情感作用缺失。“振兴民族汽车工业”,“支持国货”,自主车企总喜欢把这些口号挂在嘴边,希望靠情感贴近来吸引国内消费者。口号是没错,爱国心也人皆有之,但在消费者真正要掏腰包的时候,口号会起多少作用?左右消费者选择的最终还是性价比,而不会是产品的“出身”。更何况,合资公司现在也一窝蜂地宣布要搞自主品牌,这张情感牌的含金量还会剩下多少? 还有知识产权维护方面。纵观自主车企的轿车之路,从商标到车型,被外国公司控告抄袭、侵权的绝非个案,前有奇瑞、吉利,后有双环、长城,国内的胜诉败诉姑且不论,应诉本身就很麻烦,牵扯企业精力,在征战海外市场时,也是一大不利因素。 破局 基于现实的压力及长远发展的需要自主车企也在付出艰辛的努力来突破困局,进行深入的自我调整。近一个时期以来自主品牌的集体“换标”就是转变的信号。 长城发力轿车,吉利战略转型,比亚迪拓展新能源……自主品牌的整体竞争力在不断的提升。 突破技术瓶颈后,扩大品牌影响对于自主车企也是相当大的考验。品牌的价值内涵与文化沉淀不会一蹴而就,扭转“低端、低价”的传统印象,在消费者中形成认可与美誉更非朝夕之功。品牌的树立是系统工程,品质保证、技术进步、管理精益、服务优化、网络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均是对企业最为严峻的考验,这些正是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争夺市场份额,实现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今年国内汽车产销量有望逼近900万辆大关,汽车业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中,未来几年中,行业发展大有可观。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要求,到2010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要力争达到50%。对于自主车企,这更是利好的发展机遇。相信在经过艰难蜕变后,自主品牌会越走越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