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为何奶贱奶贵都伤奶农 “公司+奶农”模式引发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 06:44 中国质量新闻网

  前不久,黑龙江肇东市一位奶农一怒之下把9吨鲜奶倒进了壕沟。这一事件如石击水,掀起层层舆论涟漪。

  奶农倒奶为哪般?是因为在当前国内外乳制品价格高涨情况下,当地公司仍然低价收购,当地政府也不准他们把奶卖到外地。奶贱奶贵都伤农,这一现象引起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于“公司+奶农”模式的深层思考。

  市场垄断让奶农“受伤”

  今年9月末,肇东市养牛户兼收奶站站长代云峰,因不满当地企业低价收奶行为,在欲把鲜奶卖给出价高的外地企业遭到阻拦时,一怒之下将自己的9吨鲜牛奶倒进壕沟。谈起这件事,代云峰至今怒气难消,他指责当地政府不让外地企业收购鲜奶的做法是“地方保护主义”。

  代云峰的怨气代表了当地大批奶农的情绪。肇东市宋站镇五里木村养牛户李福祥、宋站镇原奶经纪人张莉等人对新华社记者说,不管国内外市场奶价多高,他们的牛奶始终卖不出价钱,养牛户非常伤心。

  双城市韩甸镇三姓村村民张彦民告诉记者,市场奶价低时奶农更是“受气”。当地养牛户往企业送奶一直被克扣,卖一次奶得被莫名其妙地扣掉一公斤,企业的奶站不说什么原因就扣秤。因为怕奶站不收奶,所以奶农都敢怒而不敢言。

  村民马秀玉说,乳业公司质量检测不透明,怎么检的农户也不清楚,“吃哑巴亏是经常的事,现在我们对养奶牛失去信心了。”养牛户于文星送奶遭拒,只好把一周的牛奶全部冻成冰棍,7头奶牛全都卖给了屠宰场。

  村民李志祥说,当地奶站不但无故扣秤,还压等、压价。乳业公司表面上公布的奶价是1公斤奶1.8元,七折八扣后实际上农户能卖1.6元就不错了,有时才卖0.8元。

  对于奶农反映的问题,肇东市畜牧经济开发区一位负责人解释为规范奶源市场秩序。而对于奶农反映的克扣和拒收问题,双城市一位乳品企业负责人解释说,由于企业管理上的漏洞,克扣现象原来是有的,现在也不能保证完全杜绝,但公司一直在努力解决。

  “公司+奶农”露出弊端

  为何奶贱奶贵都伤农?有关人士认为,奶业“公司+奶农”的产业模式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催生的垄断是使奶业蕴含深层危机的根源所在。

  上世纪90年代末,黑龙江省奶业企业竞相崛起,一些奶业企业在养牛户相对较多又有发展前景的地方扎根落户,并逐渐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的“公司+农户”产业模式,这种模式的组织形式是:奶农把鲜奶卖给企业,企业每个月给奶农开一次奶资,以形成一条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

  “但近几年来,这种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弊端。”供职于黑龙江省政府的一位经济学博士指出,“目前奶业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公司+奶农’这种产业模式。这种模式使奶农处于弱势地位,加工企业压等、压价,检测过程不透明,有的甚至存在盘剥奶农现象。”

  村民马秀玉说,公司和农户实际上不平等,奶价高时我们卖不上高价,奶价低时我们又被克扣,而企业在高价低价时都能赚到钱,我们现在简直是企业的“长工”了。

  一位乡镇畜牧中心主任说,乳业公司与农户交易,农户是没有话语权的。“现在企业这种验质的方法,给百姓造成了心理恐惧症。……当前对乳业企业这种验质的监督几乎是零,一瓶牛奶还卖不上一瓶瓶装水的价钱,奶农养牛积极性严重受挫。”

  黑龙江省畜牧局一位负责人指出,因为企业是有组织的,农民是松散的,所以农户无法与企业平等对话。“现在全球乳制品的价格都在涨,乳品企业赚了钱,有的地方企业垄断着奶源,而又给当地奶农那么低的价格,这和地方政府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产业模式亟待完善

  一些业内人士和有关专家认为,要想使奶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尚需改革完善“公司+奶农”的产业模式,并由政府出手建立价格协调机制保护奶农利益。

  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吴和平说,如果企业不“反哺”奶农,不去支持“第一车间”,而是松散连接,需求大时去抢奶争奶,需求小时就限收或不收,奶农的积极性永远高不起来,这对企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高广志 程子龙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