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宏观调控应有取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 15:46 中国产经新闻
放贷速度过快促流动性加大 本报记者 雷海超报道 日前,央行公布的10月份金融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5万亿元,同比多增7265亿元。去年全年,境内金融机构新增的人民币贷款额为3.18万亿元。参照这一数据,今年前10个月金融机构的放贷金额已用完全年的指标。由于此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要求全年新增贷款增速不得高于15%,未来两个月可新增贷款额度只剩余850亿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银行放贷金额过大将助力于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引发通胀压力。 上海银行放款愈发谨慎 此前,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组织国有商业银行召开了第三方存管及信贷投放工作会议,监管机构对于银行信贷投放的速度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人民银行发布的10月份货币信贷数据,在此前一系列的综合调控手段下,10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额放缓至1361亿元,为年内月度增加额最低值。 受监管部门要求其控制存贷比影响,11月16日,媒体报道,上海某股份制银行从11月初就已开始暂停办理企业贷款业务了,原因是监管部门要求其控制存贷比。而另一家中小型银行的有关人士也透露,临近年末,该行对公贷款的节奏已明显放缓。业内人士表示,商业银行之所以放款愈发谨慎,主要因素在于贷款额度受限,以及资金成本提升。年初,商业银行均背负业绩压力,前期贷款宣传只争朝夕,以至出现年初求着贷,年底无钱贷的现象。 放贷过快促流动性加大 10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7.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0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03万亿元,同比增长17.66%,增幅比上年末高2.5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53个百分点。今年10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361亿元,同比多增1192亿元。分析人士指出,放贷速度过快加大流动性,贷款增速持续高位运行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和居民的贷款需求旺盛;二是存款活期化致使银行综合贷存利差并未明显缩小,其放贷冲动依旧强烈。 2007年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7%,增幅比上年末高1.5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4.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21%,增幅比上年末高4.7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4个百分点。M2增速再次上升,表明目前资金依然充裕,流动性过剩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导致的外汇储备迅猛增长以及信贷过快投放是国内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的主要原因。 宏观调控应有取舍 央行控制信贷增长的初衷是为了抑制日益膨胀的流动性,但分析人士指出,在不改汇率的情况下,单方面行政控制依然无法奏效。高盛分析师梁红认为,货币供应量两块中一块是国内信贷,一块是外汇流入。如果不改汇率,在美元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只会吸引大量游资进入,于削减流动性无补。尤其在商业银行变得更为市场化之后,央行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贷款增长显得艰难,10月份货币供应量数据就突显了这一点。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的李永森教授也深有感触,他曾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央行通过各种手段来回收流动性,但是从效果上来看收效并不是很好,而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减小了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同时也加大了人民升值的压力,在国际资本对人民币有升值预期的情况下,大量的游资进入国内,央行要稳定人民币汇率就要不断地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这就要投放大量的人民币,这部分货币供应量无疑加大了流动性。这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个“怪圈”,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宏观调控时,要根据现实的情况有所取舍,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