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多元与专注:两位浙商的告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 09:29 中国经营报

  对于聪明且精明的浙商来说,财富的合理创造、彻底达成就是成功,至于手段与方式,并非最重。

  有人说浙商是“机会赢家”,但是不可忽视,这个群体强于自身纠错,不盲动、不盲目,甘愿在实践中历练、淬砺。

  记者:最初的华立,是依靠做雨伞和笤帚等雨具和竹器起家的小作坊,后来靠电能计量仪表实现了原始积累,再后来前后两度进行多元化尝试,有失败也有收获。现在的华立已经切入到制药、能源、通信等多个领域,你怎么看待华立的多元化尝试?

  汪力成(浙江华立集团董事长):我们最开始搞计量仪表,从1993年开始,到目前为止一直是国内最大的计量仪表企业。我们有过多元化失败的惨痛教训,为什么在经历失败后仍然要多元化?与其说华立搞多元化是为了增加利润空间或者说是规避风险,还不如说是华立一直在寻求转型。

  不要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华立,华立终究是一个小企业,但心中有大梦想。多元化是寻求新主业的过程,我们坚持一个原则,任何时候,主业只有一个。传媒喜欢把我比作资本运作高手,其实华立也曾遭遇过摊子铺得过大而带来的危机。1995年下半年,我们的资金流相当紧张。那是一个痛苦的年代,我们以损失两亿多元为代价,砍掉了除电能计量仪表及

房地产业之外的10多家企业,专注于电能计量仪表、电力自动化和房地产等三项主业上。现在我们的主业是医药,我希望华立成为一家医疗公司。做企业,一定要牢牢掌握其发展和扩张的规律,宁可没钱慢慢做,也绝不能盲目放大做强。

  记者:从最早给别的品牌做代工,到自己创立品牌,很多企业家在主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考虑多元化经营,但是美特斯·邦威目前似乎还是停留在服装品牌的经营和建设上,原因何在?

  周成建(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这么多年我只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做衣服。上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热的时候,很多浙江服装企业都兴奋地扑过去,尽管有很多人鼓动,也有不少企业赚了大钱,但我一直告诫自己要耐住寂寞。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美特斯·邦威的品牌发扬光大,再远大的目标也要有务实的基础,每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不容易。

  记者:中国的服装行业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几个品牌能像你们这样开2000家门店,这样高速的发展,直接得益于“虚拟经营”的创新模式。但这种“轻资产”的模式也很容易被效仿。

  周成建:做美特斯·邦威之前,为很多企业代工,但是做梦都想创立自主品牌。当时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后来经过思考,决定把有限的财力聚焦,将生产、销售外包,总部强化品牌营销推广和款式设计。这就成了后来一直被人说道的“虚拟经营”,其实当年没想那么多。“轻资产”是容易被模仿,我们与以前单纯依靠加盟商开店不同,现在的想法是在2010年前开出100家直营旗舰店,希望能直接掌管20%左右的店铺和生产能力。

  敬告读者:

  7月至12月,本报强力整合记者团队历时5个多月实地踏查寻访,全景式呈现中国“新社会(新经济)阶层”的屹立与蜕变、经历与跃迁,《决策中国、对话世界——中国商帮新势力大型系列报道》一经刊出,即引发广泛关注与好评。截至目前,此组报道已近尾声,为回馈读者厚爱,特结集成书《商帮战国策——中国商帮的重新发现与定义》(暂定书名)由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推出。

  敬请期待。

中国经营报记者:彭戈、董娟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