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经网]本周中国经济大事表(2007.11.10--2007.11.16)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 09:11 保监会网站

  1.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资金面由松转紧(2007.11.10)中国人民银行11月10日宣布,决定从11月2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这是央行2003年以来第14次上调,创下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此次上调,将冻结银行体系资金超过1800亿元。经过年内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比年初提高了4.5个百分点,冻结资金超过万亿元。相关:10月金融运行数据--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4.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21%;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2.8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3%;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贷款:1361亿元,同比多增1192亿元贷款(中长期贷款约1780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存款:-4498亿元,同比多降6020亿元;居民户存款下降5062亿元,同比多降5052亿元;1-10月份累计净投放现金1245亿元,同比多投放313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5万亿元,同比多增7265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3万亿元,同比少增127亿元。[点评]: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的第九次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已达13.5%的历史新高。整体来看,前三季度央行票据发行量高达3.9万亿元,同比多发0.9万亿元;九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冻结资金余万亿元;六次发行定向票据,抽走资金约7000亿元,抽资力度可见一斑。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一直保持在0.72%的历史最低位。但受当前的资本市场疾速发展的影响,银行内存款呈现活期化趋势。今年7月21日起,活期存款利率由0.72%上调到0.81%,使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陡然上升,利率上调的负面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国内各家银行的资金面逐渐趋于紧张,更有甚者,出现贷不出款的情况。从以上现象分析,如果不参照走高的M2数据,我们很难将银行的现状与流动性过剩的概念联系起来。政府年初制定的目标为M2控制在16%以内,CPI上限不过3%,GDP保持8%的增长速度。而现在,前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长11.5%,CPI同比上涨4.1%,几个重要指标是同时放大,而非单边上涨,所以M2增幅的上限也应相应提高,18.5%左右的增长并不能绝对的看作是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因此,虽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直接针对放贷过快过猛而采取的直接调控手段,但频繁上调后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且部分银行的资金已经出现紧缺,若继续频频上调,将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出挑战,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因此,若年内再次动用该政策手段,切记要对其可能产生的“后遗症”做出充分的分析与预估,以免得不偿失。2.中石油重组珠商行--“产融结合”走上经济舞台(2007.11.13)11月13日,中石油与珠海市有关部门正式就珠商行的财务重组达成协议,中石油将出资20亿元参股珠商行,持有珠商行86%的股份,取得珠海商业银行绝对控股权。相关:珠商行在全国11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中隶属于资产质量较差的“第六类行”--资本充足率普遍在3%以下,不良贷款比例超过30%。截止到2005年9月底,总资产50亿的珠海商行不良率为53%,以此推算,珠商行约有30亿元不良资产。对于珠商行的不良资产,珠海市政府将出资约20亿元补损。在不良资产剥离后,珠商行将进行增资扩股,珠商行目前的总股本约为3.2亿元。[点评]:今年以来,国内外的大小并购是受人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以金融机构间的参股并购最为突出。而在中石油重组珠商行后,“产融结合”的概念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央企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或将成为下一个热点。事实上,比中石油进军金融业步伐大又快的央企不在少数,因为对企业来说,拥有一个安全且稳定的融资平台是至关重要的。而任何融资渠道都不如自己来把持这个平台来得可靠。同时,由于在中国,金融业过去面临的管制较多,而目前大多已经放开,因此,其可挖掘性要远远大于其他产业及制造业。对于具备一定资金及能力的企业来说,向金融业扩张及延伸,是又一条快速致富的道路。而对像珠商行这样资产质量并不优秀的金融机构来说,这样的商业联合,无疑也是一次好的“咸鱼翻身”的机会。央企,作为具有一定特殊性的企业和上市公司,在实现这种商业行为时尤其需要注意几点。首先,央企的分红制度已经确立。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政府都不曾向央企征收过红利,因为除了几个经营垄断行业的大央企外,其余的大部分并不盈利,甚至是亏损的,还需要靠国家“养活”。据统计,2006年央企超过7500亿元利润中,有近70%来自中石油等9家垄断企业。对中石油这种央企“大户”来说,进行这样的有益尝试当然无可厚非,但对其他业绩平平的企业来说,有无能力进行同类的商业运作值得考量。其次,央企的内部治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不完善。决定公司发展方向及重大事项的决策人员多为政府指派,且由于缺失的董事会制度,公司高层通常独揽大权,缺乏理性的判断和适度的监管,投资出现失误的机率较大,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还应注意的是,当前的金融市场虽然具备潜力,但同样伴随着高风险。此时进入,投机成分过大,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央企来说,或许并不是最优的选择。3.10月经济运行数据出台10月份单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3.2%;居民消费价格(CPI):6.5%(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3亿元同比增长18.1%;外贸进出口值:1884亿美元增长23.6%;出口:1077.3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06.7亿美元增长25.5%;贸易顺差:270.5亿美元,增长13.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涨幅比上月高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低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90亿元同比增长16.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8953亿元,同比增长26.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192亿元,增长31.4%;外贸进出口总值:17593.2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出口9858.4亿美元同比增长26.5%;进口77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点评]:国际油价高涨导致的国内成品油提价促使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强劲上涨,在其带动下,CPI出现反弹。这是CPI连续第八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通胀压力有增无减。实际上,源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价上涨在一定时期内将成为一种常态,也是生活水平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过程,虽应引起足够重视,但也不必过度紧张。像印度、巴西等跟中国类似的后发新兴国家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解决通胀压力的方法无非是从两个途径入手,一是在从物价上入手,将价格,特别是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食品及能源价格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把物价上升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二是从居民的购买力入手,将价格区间整体上移,提高价格基准及实际购买能力。提高收入是最直接的方法。如果收入的上升幅度能超过CPI的上升幅度,物价的上涨就可以控制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人均收入随物价上涨,就意味着个人的消费能力、生活品质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并没有下降,因此,不是真正的价格上升。就收入而言,从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内的人均收入近年来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收入群体内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均的提高更多的是依靠其中的高收入群体,而真正的中低收入群体,改善的幅度并不大,或者说没有大到足以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的程度。所以,在执行分配制度时,只有与保障制度相结合,共同作用,缩小贫富分化差距,才能真正提高居民的购买能力。10月数据中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样值得关注。受“黄金周”效应的影响和通胀上升大力推动,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1%,创下单月增幅历史新高,反映了股市繁荣带来的财富效应。同时,也说明内需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呈逐步上升趋势。预计在未来几个月中,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贸易顺差再次创出新高,考虑到即将迎来国外需求惯性大增的圣诞节,今后两个月的贸易形势将面临严峻考验。执笔:刘晓翀[][41]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