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图文]总结经验 巩固成果 确保全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7日 07:35 中国质量新闻网

  

  总结经验巩固成果确保全胜

  ——部分省、自治区政府领导谈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

  河北省副省长付双建强调

  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本报讯(祁建平)“一批名牌产品的脱颖而出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就是一批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快速成长、扩张的过程,也是一个生产要素流向优势企业、加快产业机群和推动名牌区域形成的过程,从而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近日召开的河北省质量奖表彰大会上,河北省副省长付双建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做好质量和名牌工作。

  付双建指出,质量是生命,名牌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信誉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企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名牌数量的多少,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名牌产品,无论是骨干企业还是主导产业都难以做大做强。经济实力的提升,最终体现在质量竞争力和名牌企业上,体现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集团的数量多寡。

  付双建强调,生产优质产品,发挥名牌效应,不仅可以实现低消耗、低排放,节能降耗,用经济手段淘汰那些生产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大的产品,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还可以集聚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增加企业的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

  付双建要求,要明确质量发展目标,重点围绕钢铁、装备制造、石化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其他七大主导产业加强质量工作,突出抓好原材料、基础元器件、重大装备、消费品等一批重点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的提高,到2010年,主要产品的整体质量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基本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形成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拥有一批自主

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大幅度提高河北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

  付双建指出,要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包括食品、农业、建材、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纺织等行业的标准体系,为食品、农产品、建材等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重点产品生产实现全过程标准控制创造条件,为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主导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湖北省副省长任世茂强调

  认真组织专项整治“回头看”

  本报讯(陈 专 记者张 华)11月13日,湖北省政府在

襄樊市召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现场会。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任世茂在会上强调,决战11月,确保12个100%专项整治目标按期完成。

  会议代表首先分8个小组学习了襄樊市专项整治工作的经验。湖北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王泽洪通报了前段专项整治工作完成情况。襄樊市政府等8个单位作了典型交流发言。

  任世茂在讲话中指出,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地通过80天的奋战,解决了一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截止10月底,国务院确定的12个100%目标任务,已有3个达到100%,有4个达到95%以上,其余的都在80%以上。虽然成效明显,但12个100%的工作目标还有9个尚未完成,全省各地要克服畏难情绪,进一步再发动、再部署、再督促、再落实,以高昂的斗志,严谨的作风,切实把专项整治工作抓出成效。

  任世茂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在开展“六大讲”、“六查”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一看各级领导是否行动起来,是否及时解决专项整治工作中的问题;二看基层发动和宣传工作是否有效,特别是生产、经营者是否知晓《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12个100%的目标任务,宣传通告是否上墙;三看专项整治任务是否落实到位,12个100%的目标任务是否如期完成;四看整治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监管死角,是否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该整改的已经整改、该取缔的已经取缔;五看长效机制是否建立,在专项整治活动中规范和完善了哪些制度、制定了哪些政策和措施;六看督促检查是否到位,领导干部是否深入基层,对专项整治行动的有关部署是否进行了检查和督办;七看责任追究是否到位,是否建立了目标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否一票否决;八看专项整治行动是否取得实效,解决了多少问题,人民群众是否满意。通过不断检查、督办和回头看,查找问题,消灭盲区,防止反弹,巩固和扩大专项整治成果。

  会上,任世茂还代表湖北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和省直7个牵头监管部门签订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

  

[图文]总结经验巩固成果确保全胜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质量技监分局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集中整治工作中,积极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局领导亲自带队,深入食品企业调查摸底,认真解决生产环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确保企业规范生产,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图为该局工作人员在郑州海韦力食品有限公司了解食品安全生产情况。(本报记者 孙中杰 摄 )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郭子明强调

  精心组织 逐项落实 突出重点 不留死角

  本报讯(李 艳)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会议。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自治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组长郭子明在大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务必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精心组织,逐项落实,突出重点,不留死角,全面推动专项整治向纵深发展。

  郭子明指出,前一阶段全区专项整治工作抓得比较好,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关于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全区专项整治工作进展不平衡,主要问题是:有些地区政府和部门领导认识还不高,重视不够,抓得不深入;个别地方专项整治工作落实不到位,有死角,专项整治任务目标完成差距较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有些制度、标准、政策措施还不太完善、规范。

  对下一步专项整治工作郭子明提出六点要求: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务必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特别是盟市、旗县政府对本地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要负总责,要切实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逐项落实,圆满完成专项整治各项任务。

  二是总结前一阶段工作,认真回头看。对照国务院专项整治的目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分析前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集中精力,突出重点,不留死角,全面推动专项整治向纵深发展。

  三是着手研究长效监管机制。要结合自治区的实际,通过专项整治,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和制度,探索有效的监管方法。

  四是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专项整治任务。专项整治涉及部门多,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在认真履行职责的同时,继续搞好协调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把全区专项整治工作抓出成效。

  五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专项整治工作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全社会参与到这项行动中,让群众监督我们的工作。要运用各种宣传手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专项整治的强大声势和合力。

  六是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工作的督促检查,特别要对专项整治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个别地区和目标,摸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确保年底圆满完成专项整治任务目标。

  安徽省副省长文海英要求

  巩固整治成果 建立长效机制

  本报讯(刘 运 范竹标 记者郭 明)近日,安徽省政府组织召开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安徽省副省长文海英强调,下一阶段专项整治工作必须坚持一手抓巩固,一手抓深入,一定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做文章。

  文海英肯定了前一阶段专项整治工作。她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各监管部门群策群力、密切配合、真抓实干,把一项困难很大的工作基本理出了头绪,摸对了路子,整出了模样,初见成效。

  文海英要求,要继续抓好专项整治面上的推动工作,造大声势。各牵头单位要认真对照专项整治28项目标任务,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各牵头单位要在总结整治经验、巩固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建立监管长效机制。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综合各地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一些治本之策,形成专项整治“帮、扶、建”的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放心工业园、放心乡镇、放心社区、放心食品店,保护、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和产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据悉,目前安徽省确定的14个100%的整治目标,已有4个提前完成:全省中等以上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县城以上城市销售和使用的猪肉目前没有发现定点屠宰之外的案例,没有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出口食品运输包装已经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有4个超过90%:食品生产加工企业97.1%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9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县城以上城市定点屠宰率达到99%,出口食品原料基地91%得到清查。有4个超过80%:所有有营业执照或者有卫生许可证的企业87.1%建立电子监管档案,10类产品生产企业89.1%建立质量档案,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超市85%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83.5%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

  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要求

  推广监管良策 打造陕西品牌

  本报讯(记者王 梅)11月2日、11月6日,陕西省政府分别在咸阳、宝鸡召开了专项整治现场会。会上,该省副省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组长吴登昌在谈到专项整治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时特别强调:“质量技监系统对小作坊实行打扶结合,分类监管,确定14个重点整治区域,对生产条件恶劣的180家小作坊坚决关闭取缔,对68家小作坊进行并转整合,对基本具备条件的172家小作坊重点帮扶,并在实践工作中形成适合全省的龙头带动、专业合作、股份联合经营、园区集中四种监管模式,要在全省推广,通过整治打造企业品牌,要在陕西出名、在全国出名。”

  吴登昌指出,专项整治工作时间已经过大半,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在着力解决好存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的同时,一定要紧密结合“两个链条、一个体系、一个网络、核心是可追溯”的要求,将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吴登昌强调,要从五个方面着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建设。

  首先,健全相关制度,按照建立工业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链条的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完善监管措施,形成环环相扣的监管链条,消除监管盲区。

  其次,完善责任体系,通过建立健全预警通报、质量追溯、应急机制、责任追究等制度,形成“四位一体”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第三,加快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确保今年监管网络建设任务的完成。

  第四,全面建立健全“五小”行业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尽快使这项工作规范到位。

  第五,要认真总结经验,把一些整治中的好办法、好做法、好措施,尽快整理完善成为有关政策或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要求

  坚决打好打赢专项整治战役

  本报讯(记者蒋维胜) 11月6日,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在该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现场会上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再部署,要求全市上下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更加扎实地开展工作,坚决打好打赢专项整治这场特殊战役。

  在现场会上,周慕冰指出,重庆市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基层工作逐步深入,各区县、各有关部门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工作开展力度越来越大,整治方法越来越有针对性,效果越来越明显。但是,个别区县和部门抓专项整治巩固成果不够,有“一阵风”现象;有的区县没有把乡镇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上热下冷;区县之间、各个领域专项整治之间进展不平衡;少数区县对专项整治保障不到位。

  对此,周慕冰要求各地必须继续做好整治工作,建立好涉及企业的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认真处理好生猪定点屠宰和病死猪肉无害化处理问题,抓好农兽药管理和兽产品质量安全。对因执法不严、处罚不力导致专项整治进展缓慢的,要向监察部门通报,实行行政问责。

  现场会上,重庆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重庆市质量技监局局长张宗清传达了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第二次现场会议精神,并对前阶段的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总结。

  专项整治开展以来,重庆市各地各部门根据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查、治、管、扶、建的方针,狠抓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四个关键环节,着力解决食品小作坊等突出问题,使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0月26日,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2667次,查处各类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违法案件2298起,其中,大案要案14件,扣押、没收物品6890件,查处不合格产品货值金额1158万元。

  食品小作坊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达到95%;县城以上城市的批发市场、商场、超市进货索票率达到97.86%;乡镇、街道和社区食杂店建立进货台账达到81.22%;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建立原料进货索证达到71%;县城以上城市猪肉定点屠宰率达到100%;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83%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保护用品等10类产品质量档案建档率达到75.84%;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100%退货或销毁;出口食品原料基地清查率43%;出口食品运输包装已按规定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

  在全市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各级职能部门不断强化责任,深化措施,集中精力在前一阶段基础上深入推进专项整治行动,使重庆市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青海省副省长骆玉林指出

  加大整治力度按时达到目标

  本报讯(秦 荣 刘伟民)11月13日,青海省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骆玉林在全省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各成员单位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确保整治目标如期完成。

  会上,各成员单位就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完成情况,特别是对12个100%整治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了简要汇报。

  骆玉林要求,各成员单位要坚持一手抓巩固,一手抓深入,一手抓机制,抓紧建立和完善两个链条、一个体系和一个网络的长效监管机制。

  一要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确保监管到位。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全面监管,消灭监管盲区,确保监管区域产品质量安全。要积极研究探讨解决好定点屠宰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问题。加强农兽药管理及使用问题。抓紧制修订迫切需要的地方质量标准,尤其要抓紧补充、增加地方食品卫生标准、农药残留量标准和生猪屠宰环节相关标准。

  二要继续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严明执法。各监管部门要认真学习和运用《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这个法律武器,对违法生产经营活动和顶风作案的行为,一定要依法严肃处理,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对典型案例要进行公开报道,告知公众,形成舆论监督。

  三要切实加强相互合作,密切协同配合。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强化协同意识,全力以赴,形成合力,落实好各项整治目标任务。

  四要认真总结经验,注重建章立制。对专项整治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要认真总结,形成制度和机制,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同时,要把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结合起来,把加强全过程监管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执法检查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五要全面进行自查,做好补漏拾遗。要全力以赴加快进度,并认真进行自查,组织好“回头看”活动,及时进行整改。各成员单位要向省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提交自查验收合格报告,整理好档案资料,做好迎接国家验收的准备。

  六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质量氛围。各新闻媒体要加强整治成效的宣传,以事实说话,用数据宣传,靠典型带动,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专项整治的成果。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报道成果,也要及时揭露、曝光一些制假售假的重大违法案例,形成舆论氛围,促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有效开展。《中国质量报》

佚 名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