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积极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00:00 中国经济时报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

  ■本报记者张智祥

  11月17日,由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共同主办的“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将在北京隆重召开。

  据了解将有100多家跨国公司和上百家中国企业的总裁或副总裁参加这次会议。这是一次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学习机会和加强国际合作的交流机会。会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面对全球经济的竞争我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跨国经营与发展”这一话题采访了此次大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成委员长从学者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应对全球竞争的良策就是“积极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

  积极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和长远利益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成委员长说,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为跨国公司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市场机会,同时也使企业的全球化竞争变得更为激烈。目前,跨国公司的活动覆盖各个领域。中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年了,作为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市场必然更加开放,这也必将加剧跨国公司在我们家门口的竞争。如何顺应国际国内这两个市场环境的变化,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29年的发展,我国的国内企业虽然羽翼较为丰满,但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还是显得力不从心。跨国公司具备四大特征:全球市场、全球资本、全球人才和全球资源。客观地讲我国目前没有一个这样的企业。一些“走出去”的企业绝大部分尽管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与发展愿景相比还差距甚远,更不能与“引进来”的跨国公司同日而语。如何缩小差距也是我们值得考虑的大问题 。

  所幸的是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一致化,并不排除多元化。不仅各国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一国里也可以百花齐放、兼收并容。这也给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好的机遇。我国的企业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及时发现并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的传统经验和发展特色逐步建立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新理念和新制度。

  谈到这里,成委员长引述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两段精辟论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特别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成思危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既是新时期国家改革发展的新战略、新要求,也是积极培育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的理论依据。

  积极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要以自主创新和文化管理创新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谈到当前如何打造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问题时,成委员长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四点看法和建议。

  他说,企业首先要重视知识积累,要以知识为基础、信息技术为先导,尽全力抢占世界技术的高点。

  观察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层次:原料贸易、商品贸易、资本输出、知识输出。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而我国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是知识差距。主要表现是我们自主创新和自主

知识产权的东西很少,技术依存度50%依靠引进技术。而在发达国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已居于主要地位,知识在经济的增长中起着主导作用。发达国家靠生产知识和输出知识赚钱,而我们的企业大多变为对方的“加工车间”,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知识既包括标准、品牌、专有技术、专利等,这些东西的价值很难用实物比较。比如标准,谁拥有了标准,谁就占领了技术的高点。品牌对产品的附加值影响很大,中国品牌与国外品牌同质不同价,是不同的商誉造成的。对此,中国的企业家要明白知识经济有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产业结构里占主要成分;二是知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而我国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来拉动增长;三是知识在生产力的构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管理本身是生产力的软件,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有机地组合、优化,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是缩小了地区空间的距离、争取了时间的效率。

  他接着说,坚持自主创新,是全力保障国家产业安全,实现跨国经营与发展的生命线。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建立自己的研发基地和总部基地,抢占我国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高技术行业和高利润部门,并在一些产业领域,跨国公司的规模和产量已居我国行业的前列,已对我国的产业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家的产业安全问题,企业尤其要重视。

  我国是计算机生产大国,但计算机芯片大量来自英特尔,软件来自微软,我们只是装配,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跨国企业的“打工仔”。对此我们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创新模式和科技发展模式,将“科学推动模式”变成“需求牵引模式”。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组织研发,在研发过程中学会整合社会资源,比如加强与科研院所等研发单位的合作,很多日本企业的成功都是采用这样的模式。这种模式使企业成为真正创新的主体。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主创新,强占世界技术的制高点,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利益。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国家产业安全。

  在谈到管理创新的时候,成思危说,要积极推进企业制度创新,树立全新的文化管理理念助推生产力发展,这一点对培育跨国企业很重要。

  他说,管理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经验管理阶段,第二个是科学管理阶段,上世纪80年代后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文化管理阶段。文化管理的目的是树立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员工要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认同,面对别国的文化要学会包容。既要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汲取地域文化的给养,站在时代的前沿,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文化管理运用于企业很重要,但不容易做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一个伟大的制度创新。当时农业生产停滞不前,中共中央领导同志通过在安徽的调研,最后提出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还是那些农民,生产工具还是那些生产工具,但生产力大大发展了。所以制度创新带有根本性。将一种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引入经济活动中,并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看能否成功创新,我们的企业只有积极推进企业制度创新,树立全新的文化管理理念,才能助推生产力发展,进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塑造良好的跨国公司品牌形象,也是成思危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并非只是评价企业道德高下的标准,也是进入国际市场实实在在的门槛。中国企业刚刚走上国际化之路,就遇到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检验,并由此决定是否允许中国企业进入其市场。由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的市场门槛,不能归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一般内容,而是具有更严格的贸易禁止含义。即使到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进行经济贸易活动,也会受到当地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的严密监督,不负社会责任会造成名声不佳,甚至被逐出市场。可以看到,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化潮流。

  在国内,我国企业不负社会责任的现象相当严重。例如不少矿难完全是黑心矿主与地方官员相勾结、无视矿工死活、非法开采所酿成的恶果。其他如

苏丹红事件、环境污染事件、农民工欠薪事件等也时有发生。另外,还有些跨国公司行为不良,以本土化为名漠视社会责任,给发展中国家造成很坏的影响。例如影响当地经济、干涉内政、转移污染、逃税等。去年就有33家在华跨国公司被环保部门列入了水污染黑名单。

  现在,我国正在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推进和谐世界构建,企业的努力至关重要。企业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市场主体,也是社会经济组织。企业的活动不仅影响社会利益分配格局,也影响着社会政治、文化变革,影响着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还特别影响到自然生态环境变好还是变坏。

  社会对企业的期望,是要求企业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平等地保障各方相关利益。也就是说,企业要确实承担起社会责任,做一个“遵法纪、重伦理、行公益”的好公民,尽早完成由“经济人”向“道德人”的转换。同时,我们企业要“走出去”跨国经营,必须塑造良好的跨国公司品牌形象,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我国现已涌现出一大批遵守法律、坚守道德、注重公益的企业和企业家。在他们的带动下,今后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践行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伦理,自觉自愿地承担起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

  积极培育中国跨国公司

  推进中国式管理学理论的建立

  中央提出“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实现跨国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的。诚然“走出去”并不容易,到国外投资,对当地的法律、文化、历史都要熟悉,还要在当地建立关系网,这需要长期、大量的工作。现在我国的企业在国外第一步是找代理,第二步是设立销售办事处,第三步才是设厂生产,但真正实现跨国经营的公司还很少。所谓实现跨国经营,就是从全球的角度制定战略,能够从全球的角度来考虑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这样的中国企业现在还很少。

  由此可见,培养中国的跨国公司非常重要。现在我国有些上市公司热衷于并购国外的企业,这是跨国公司发展的一种模式,但并购的同时应特别重视市场和文化的差异。有一些失败的案例必须引起注意。例如TCL并购法国企业的彩电业务,并购条件看上去很优惠,是零并购,但其实是个烫手的山芋,经营不好就会亏损,现在TCL已宣布退出欧洲彩电业务。

  有人说中国企业的管理乏善可陈,对此我并不赞同。中国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中国的国情,离不开行业的特色,更离不开企业原有的文化和各方面的工作基础。

中国经济发展如此之快,中国企业是做了很大贡献的。现在的问题是,没有对中国企业的实践经验认真进行案例研究,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再指导我们的实践。这项工作目前已受到一些企业的重视,也有一些企业家自己在做,但总体来说还很不够。国外一些新的企业管理理论,也都是从大量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最后,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做好、做强、做大,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和吸收国外的经验,另一方面应总结自身实践经验,将其上升为理论,指导我们自己的管理实践,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管理理论的建立。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