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QDII:首战失利 希望还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17:18 《财富中国》

  一个月前,《财富中国》记者参加上投摩根的产品发布会,遇到了负责海外投资的基金经理杨逸枫。杨逸枫信心满满的地跟记者说,上投的QDII基金的年收益到35%没什么问题。一个月后,上投摩根QDII公布净值,没赚钱就算了,竟然还亏了不少,一块钱一基金单位发行的,现在只有九毛三分六厘了。

  (一)全线失利 跌破面值

  “您好,我是杨逸枫,很抱歉,我现在不在位置上。麻烦您在‘哔’声后留言,我会尽快和您联系,谢谢。”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再找上投摩根投资副总监杨逸枫很困难了。跟上投摩根景况相同的,还有其他三家基金系QDII的难兄难弟。这一批同期发行的QDII都已经跌破了面值。在旁人看来,新QDII全线跌破面值,是因为他们对港股期望值过高,因为他们在港股上投了太多的钱。结果,港股跌得很惨。

  “美国次级债引发的危机的负面效应仍在持续。”对于此次港股下跌,西南证券研究员张刚解释道,“美股出现暴跌,而港股一直都是美股的影子,因此,QDII的净值下跌就不足为奇了。”

  QDII究竟配置了多少比例的港股?他们的投资说明书上并没有标明。但是银河基金研究中心QDII研究小组研究员李兰从侧面了解到了一些信息:在这4只QDII基金中,南方QDII投资港股的比例上限是40%,其余几只QDII也大概在40%左右的水平。因此,只要港股一波动,QDII净值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必须分散 必须避险

  我们找不到当事人,也不好猜测他们的态度。港股的投资失败,或许有一定偶然性,但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拿35%的预测年收益率与跌破面值的现实对比,实在是不容易找到心理平衡。港股直通车已经暂缓开通,甚至还有传言说,以后的QDII投资港股的比例将被限制在30%以下。这么一来,基金经理们的调子确实不敢放高了。

  记者电话采访到长盛基金的相关负责人,对方很坦然承认了缺乏国际投资经验的实际情况。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QDII的投资压力主要还是对国际市场的认知度以及可操作程度的掌握程度,QDII需要时间来熟悉海外的市场。

  QDII首考的失败,足以成为后来者的教训。集中投资于港股的风险太大,基金系QDII必然会把眼光投向其他市场。国际视野,分散投资的广告语,还真的有了落实的可能。

  西南证券的张刚建议,未来的QDII产品要扩大其投资范围,不局限于香港股市,而是扩散到全球其他的主要的

股票市场,这样才是真正的分散风险。

  而长盛基金负责人的回答,也验证了业界的猜测。据透露,后续的QDII基金可能会调整自己的投资结构,加入更多的防范风险的金融工具。这在西南证券的张刚看来,当下的QDII在设计上确实存在缺陷,这是天生的软肋,防御能力极其薄弱。QDII应该加入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自己的风险。

  (三)希望还在 明天会好

  首战失利,对这个行业的影响是相当不利的。彼时不该捧杀,此时也不该棒杀。站在投资者的立场,我们只想了解:这个新鲜的投资渠道,是否已经丧失价值?曾经吹得天花乱坠的预测收益率,真的就一点都不靠谱么?

  QDII还能不能继续投资?不妨参考一下专家的意见。

  “其实A股基金市场发行,在建仓期内它跌破面值也是常有的事。因此,对于QDII基金在建仓期内跌破面值,我们不会大惊小怪。”面对此次QDII集体跌破净值的现象,银河基金研究中心小组QDII研究员李兰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不值得惊讶。

  而这一点,也得到了西南证券市场研究员张刚的赞同,在他看来,只要后续的QDII不要过分纠缠于港股,而是综合放眼其他新兴市场,QDII的长期投资价值依然存在.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两位专家建议投资者在短期之内,深陷港股泥潭的第一批基金系QDII是不值得买进的。港股现在仍受美股拖累,短时期内净值回升的机会不太,只有港股直通车的消息解冻,投资者才可适当介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