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信竞争力第一是如何炼成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3:51 中华工商时报
蝉联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第一 2007年10月2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调查中心第二次将中国大企业竞争力500强排名第一的荣誉授予海信。强调技术立企、稳健经营、求真务实的海信再次以综合指数第一的成绩受到参与评价的2248家企业集团的关注。 本次的参评企业包括中央企业集团、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的企业集团、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企业集团以及营业收入和资产总计均在5亿元及以上的其他各类企业集团。 正如国家统计局诠释的那样:“我国加快发展大企业集团,并不仅仅在于将大企业集团的规模做大、数量做多,更重要的是要把大企业集团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指出,企业能不能在技术创新上舍得投入,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对海信又意味着什么?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告诉记者,在面临“大与强”、“急与快”、“风险与利益”的问题上,海信稳健经营的根本不是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是追求扎扎实实的把技术做好。也正是“技术”这一DNA为海信奠定了成为国际大企业的基础和习惯。 技术竞争力产生蝴蝶效应 海信再次蝉联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第一,持续创新能力是关键。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评价体系中,我们读到了这样的信息,在企业集团竞争机制的五个要素:创新机制、制度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与管理机制中,企业能不能在技术创新上舍得投入成为考量企业竞争力最为关键的要素。而恰恰这项指标也是众企业最难坚持的。 报告显示,2006年企业集团竞争机制的五个要素中,其他四项机制均比上年明显提高,只有创新机制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而海信正是凭借持续创新的能力,再次以综合指数第一的成绩名列各大企业之首。 海信以创新独树一帜,技术给海信到底带来的是什么? 低调做事的态度与惊人之举的爆发让业界对海信的关注有增无减:历经四年多时间研发的“信芯”真正改变了民族彩电“无中国芯”的历史;国外“不卖”的矢量变频冰箱技术被海信研发成功了;而在人们一直不停询问中国彩电整机企业进军液晶模组的第一将会是谁时,海信终结了人们对这一事件的猜想。 9月19日,在海信投产的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开工庆典上,奇美电子副总经理郭振隆博士告诉记者:“我们发现,海信这条生产线的先进程度、建造水平都是非常高的,我们也同时为海信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造起如此高水平的生产线而感到惊讶。”IPS阿尔法科技株式会社本部长竹井达也认为,海信进入模组将开创液晶上游产业和下游整机品牌新的合作模式,“我相信这将对液晶整体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芯片到模组,海信正靠执着的技术主义规划自己的道路。 2006年,海信提出从电视到多媒体厂商的断然转身。随着今年7月海信推出第一版数字家庭系统标准DN e t-h om e,海信从单一产品到系统方案提供商的构想正在实现。 从海信的实践来看,技术创新撬动了企业竞争力的后劲:平板电视连续三年雄居市场第一;海信智能交通产品连续中标北京和青岛奥运项目;数字多媒体领域惟一一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户海信。863、973等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海信实施。到目前为止,海信已申请专利2400多项,并达到了平均每天就会有两项专利产生的速度。在企业竞争力指数的架构中,技术引发了一场蝴蝶效应,它在这个竞争力平衡体系中发挥着惊人的力量。海信必将因为技术的蝶变扇动的翅膀引发一场席卷行业的创新风暴。 管理竞争力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中共十六大以来,国家积极倡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评选契合了国家的这一发展思路。从规模转向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成为企业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走向。此次评选,海信能够在实力强劲的2000多家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其诸多做法与评委会关注的“经济增长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标准不谋而合。从导向上看,企业竞争力指数已经超越规模等指标成为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海信稳健发展的轨迹中,较好地处理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大与强”、“急与快”、“风险与利益”的问题,成为海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都想做大做强,但也有太多的企业因无法超越这个死结而迅速垮掉。如今,企业正逐步由规模向竞争力回归。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非常看重大与强的平衡,但同时强调做强比做大更重要,二者的均衡发展将成为企业决胜的关键。做企业不可心急,迅速做大未必就是一件好事。要把企业做强就是要做精,要全力打造整个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戴尔公司CEO在他的自传中写到:“到1992年底,我们成长得太迅猛,收入超过了20亿美金,但公司的基础框架仍然是一家5亿美金的公司。几年前架设的每一种系统都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了。”所以一个发展很快的公司,要善于回头总结,去分析这种迅速增长背后所潜藏的危机,从而逐步将表面的强大转化为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实际竞争优势。 因此,健康经营才是海信经营的真谛,才是海信永续竞争力的源泉所在。在企业发展的风险和利益方面,海信始终如一地坚持稳健经营理念。风险和利益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总是相伴,没有风险就没有利益。企业经营决策和战略决策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风险性,所以企业在经营决策中,一定要冒风险才可能有利益,但是必须学会控制风险的蔓延,并且不能冒生死风险。这是海信选择商机的根本尺码和标准。 海信并购科龙就较好地平衡了风险与利益的辩证关系,从而使这个上市公司逐步走上了稳健的发展之路。今年前三季度,海信科龙经营状况稳步提升,并发布了2007年全年业绩预增公告:全年净利润将比上年同期增长约300%。 海信讲究稳健经营,不是不冒风险,也不是保守,当然更不是没有方向的冒进。海信的稳健经营是未雨绸缪,把事情长远考虑,为明天留下空间。真正好的负责任的企业不是追求轰轰烈烈的红火,而是追求扎扎实实地把技术做好。 企业是永远没有终点的长跑,危险每时每刻都在身边。在当今激宕起伏的经济大潮中,海信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长寿企业的生存秘诀也在这个企业的发展中一一得到了最好的实践。 国际化竞争力是必然出路 本次中国竞争力500强企业信息的调研数据,尤其强调了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国际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企业的生存能力。 2007年,海信顺利完成了国内外优势发展资源的全面整合。截至目前,海信在海外开办了南非、匈牙利、法国三家工厂,国外生产基地与当地环境实现了快速融合;营销网络也随着人才与资源的到位逐渐成熟。 在南非,海信电视已经超越所有品牌成为当地的彩电第一;在澳州,海信推出了在当地被称为HOTSW AP的家电业最顶级的售后服务政策。更值得一提的是,海信已经在南非、美国、荷兰设立了研发中心,与国内青岛、北京、顺德、深圳的研发机构形成24小时不间断研发。这契合了海信国际化强调的“研发先行”的特点。 “单芯片一体机是欧美市场的主流,也是我们目前的主攻方向。”海信欧洲研发中心谢红军如是说,“从技术储备和应市产品的市场表现来看,海信走在了国际同行业的前列。目前,我们和外籍员工各占一半,年底总人数会达到30人。”对于中国彩电行业在欧洲的首个电视研发中心来说,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 随着欧洲研发中心的正式运营,海信平板电视新品的推出流程也由传统的“国内成熟,国外初行”完全转变为“先欧美,再中国,部分新品全球同步上市”的格局了。 “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获得了集团前所未有的重视,无论是预研,还是应市产品的研发,现在的欧洲研发中心都是一流的。”在国内做了多年研发工作的谢红军深有感触,“目前,海信在欧洲推出了一系列单芯片一体机,市场反映相当不错。这对于扩大海信在欧洲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的份额有重大意义。” 企业的长远眼光决定了研发的方向和深度,也决定了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海信要想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研发必须先行,尤其面向欧美的本土研发必不可少。 “海信的海外研发主要针对当地市场,同时又与国内的研发形成互动,集团的整体研发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海信研发副总裁郭庆存告诉记者,“比如,欧洲研发刚刚为2008年全球市场设计出的欧洲风格外观系列电视,预计在明年年初全球同步上市,既满足了欧美主流市场,又可以带动国内市场,这是研发‘国际化’带来的优势,要在几年前,我们是不可能实现的。” 海信的研发先行策略得益于对家电行业的充分理解。海信研发的突破就是为了解决原创能力的瓶颈,这些来自各个区域的最新技术会迅速在海信全球开发布局中被应用和借鉴,技术的带动作用将会迅速将海信在中国竞争力第一的优势推向更为广阔的全球舞台。 【记者点评】 从优秀到卓越 海信追求近利与发展的和谐统一,“健康是第一位,利润是第一位,反对以利润为代价盲目追求规模!”的诫条成为海信稳健扩张的前提。海信呈现出健康、和谐的发展态势。 执著技术是海信最本质的文化特征。海信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技术立企战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寻求核心技术突破,持续的技术积累造就了海信持续的健康增长,成为海信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海信的管理特色中,追求财务管理的透明、坚持稳健性原则,是海信矢志不渝坚持的又一核心管理理念。稳健型的财务管理体系,为海信多年来实现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个企业从优秀到卓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就像是无休无止的巨轮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累积的动能越来越大,终于在转折点会有所突破。海信目前正在经历这样一个“飞轮效应”,正在累积着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和百年梦想。 记者: ■本报记者路敦海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