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际保险和养老金监督官协会2007年年会及全球商业养老金论坛在京举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 17:11 保监会网站
11月13日至15日,国际保险和养老金监督官协会(以下简称IOPS)2007年年会及全球商业养老金论坛在京举行。 13日至14日,IOPS技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以及年会大会等会议分别举行。14日下午,全球商业养老金论坛开幕,本届论坛以“市场化的养老保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为主题,研讨亚洲养老金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养老金投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养老金监管框架等重要议题。此次论坛对于加强养老金监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球养老金业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拓展社会保障体系的服务领域,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服务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分担养老保障压力,是保险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保险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吴定富强调,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使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面临新形势。中国传统的养老保障体系不仅面临着老龄化银色浪潮、“未富先老”的考验,还将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多方面挑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作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商业保险积极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服务退休收入体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工业化引发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作出与之相适应的变革和调整。劳动力的广泛流动需要商业保险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需要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共同发展,提高全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要求商业保险发挥积极作用。解决被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建立城镇和农村相衔接的养老保障体系,将养老保障体系扩大到城镇新居民,对于保障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商业保险应对城镇化挑战的重要课题。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商业保险在完善政府与市场、单位与个人责任分担机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发挥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提升养老保障制度的效率已经成为国际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共识。顺应国际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发展趋势,要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独特优势,提高制度的公平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吴定富指出,中国保险业的深刻变化为构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保险业近年来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五年来,保险业坚持科学发展,在四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保险业服务退休收入体系,积极而广泛地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行业实力发生深刻变化,提升了保险业参与养老保障体系的核心竞争力。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预计2007年将达到7000亿元,是2002年的2.3倍。中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从2000年的第16位上升为2006年的第9位。2006年保险业总资产突破2万亿元,目前已经达到2.8万亿元。二是保险公司发生深刻变化,夯实了保险业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微观基础。通过推动国有保险公司改制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初步建立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保险企业制度。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保国际、民安控股等5家中资保险公司先后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以这些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保险公司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正在逐步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企业。三是保险市场发生深刻变化,为保险业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注入了持续动力。保险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完善,相继批设了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和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种类不断丰富,初步形成了功能相对完善、分工比较合理,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保险市场体系。四是保险监管体系发生深刻变化,为保险业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中国保监会积极借鉴国际保险监管前沿的新理论和新实践,紧密结合中国保险业发展实际,强调通过加强保险监管,达到引领保险业发展和防范化解风险的目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保监会初步建立了偿付能力、市场行为和公司治理监管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框架;构建了以公司治理和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的防范化解风险五道防线,中国特色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吴定富指出,中国保险业在服务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近年来,保险业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服务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加大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努力适应老龄化和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保险业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在农村养老保险层面,保险业发挥服务者作用。目前,已在18个省(市)的53个地(市、区)开展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累计业务规模约为30亿元,覆盖人群近20万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保险公司主要是为政府提供方案设计、精算和资产管理服务,为参保农民提供养老金给付和相关咨询服务。保险业探索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小额保险发展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小额保险产品,不断满足农民多层次的保险需求。截至2006年底,仅中国人寿、太保人寿和平安人寿三家公司的农村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就已达982.1亿元,约占全国人身保险保费总收入的25%。二是在补充养老保险层面,保险业发挥开拓者作用。保险业充分发挥团体年金的传统优势,为养老金计划发起、运营、给付提供全程服务。多年来,保险业的团体养老年金是中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主要形式,2006年团体年金保费收入为389亿元。中国保监会先后批设了太平养老保险公司等5家专业化养老保险公司,这些养老保险公司致力于提供专业化的企业年金等养老保障服务,开发了独立的受托管理、账户管理、投资管理、财务等信息系统,建立了科学严谨的管理、投资决策流程,探索了便捷的服务模式,为企业年金业务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目前,有8家保险机构获得了10个企业年金管理人资格,包括2个受托人资格、4个账户管理人资格和4个投资管理人资格。保险业在法人受托业务中处于优势地位。截至2007年10月底,获得受托人资格的两家养老保险公司共与3000多家企业签订企业年金管理合同,受托管理业务150亿元。养老金公司占企业年金全部法人受托业务的90%。三是在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层面,保险业发挥主导者作用。2006年中国个人养老年金保费收入为237亿元,已开发经营的个人养老金类产品有110多个,产品形态包括传统的定额年金保险、有保底收益的分红类年金、无保底承诺的投资连结类保险等。各寿险公司还开发了各种具有保障功能的储蓄型寿险产品,为社会公众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安排,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供了更多选择。截至目前,中国保险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未来的养老保障积累准备金1.5万亿元。 吴定富强调,保险业要不断增强服务养老保障体系的能力。一是增强专业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组建专业化的养老保险公司,培育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障业务中的核心优势,最大程度发挥保险公司在精算、营销、账户管理及风险管理等环节中的业务特长,不断提升专业服务的效率和品质。二是增强创新服务能力。引导保险公司和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走创新发展之路,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职业规划和行业特点设计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产品。同时,加强与其他经办机构的业务合作,为广大客户提供丰富、方便的养老保障服务。三是增强诚信服务能力。规范经办公司的运作和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引导保险公司有序、理性竞争,以诚信赢得市场,以规范赢得信誉,树立保险业在养老保障领域的良好形象。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主席助理陈文辉以及人身保险监管部、国际部等部门负责人也在论坛上发言讨论。参加论坛的包括国务院有关部委和IOPS各委员会、各成员国、有关国际组织以及中外资保险公司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