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三丝”挑拣检测仪器亟待研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 07:11 中国质量新闻网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棉花电视电话会议上,如何解决棉花“三丝”问题成为人们探讨议论的焦点。有关专家呼吁要加快“三丝”检测、挑拣仪器的研制进程,以保证棉花质量。

  “三丝”又叫做异性纤维,是指混入棉花中对棉花及其制品质量有严重影响的非棉纤维和非本色棉纤维,如化学纤维、毛发、丝、麻、塑料膜、塑料绳、染色线(绳、布块)等。异性纤维分为非棉纤维的其他纤维性物质和非本色棉纤维(如染了色的棉纤维)两种。

  异性纤维的混入主要来自于棉花采摘、交售、收购和加工等环节。如在棉花的采摘、交售时棉农使用化纤袋等非棉制品口袋装棉花,并用非棉性线绳扎口,或棉农习惯于地面晒棉花等不良习惯,都容易将动物毛发和其他杂物混入棉花中。

  混入棉花中的“三丝”具有纤维属性。它不仅在纺织加工过程中难以清除,而且在除杂工序中极易被拉断或分梳成更短、更细的纤维,甚至被打碎成无数的纤维状细小疵点。这些细小纤维与棉花一起用来纺纱,织造出的棉布疵点增加,待漂染时,布面会暴露出多种色疵,严重影响布面外观质量。

  目前,我国挑拣“三丝”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简单挑拣,有资料显示,一个中型棉纺企业每年支付挑拣“三丝”的工资就高达200多万元。另外,我国目前“三丝”检测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使得遗漏的“三丝”混入纺织生产加工中,造成本色布和印染布严重降级。

  因此,业内专家呼吁,检测机构和棉花机械加工部门要尽快研制一种能够分辨、挑拣棉花“三丝”的自动化仪器设备,使之尽早运用在棉花收购加工环节中,在轧花前把“三丝”从籽棉中排除。

李云龙 李建国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