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警惕“质量渐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 06:47 中国质量新闻网

  假如你是一个采购商,你会根据什么原则确定你的供应商呢?答案似乎很简单:在产品品质相当的情况下选择要价更低的供应商。表面看来这种选择很明智,但实际上这种原则通常无法坚持到底,因为一旦采供双方达成协议并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市场本身天然存在的巨大变数会逐渐对你的原则产生影响,你或者会屈从于价格变化,或者会听命于质量改变。为了避免因交易关系破裂而蒙受利益损失,大多数采购商会采取折中的态度,向供应商做出一些让步,并且多数情况下会牺牲质量,而不是利润。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全球采购市场正在形成,但规范这个市场的第三方力量(主要指政府监管及行业组织)并没有发育成熟,在国家之间发生的采供关系出现前文所说的“质量牺牲”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不久前,一家向美国和欧洲公司提供外购和

供应链管理的服务公司——中国优势(China Advantage)公司,其总裁保罗·迈德尔(Paul Midler)根据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质量渐变”(quality fade)的观点,表达了对全球采购大背景下质量问题的忧虑。迈德尔把“质量渐变”表述为:“通过故意地、偷偷地削减产品质量的方法来扩大利润率的习惯”。他解释说,产品质量并不会像人们习惯认为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济的发展而自然提高,相反,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市场范围内,产品质量会随交易量的增加和交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即使一些进口商尝试与质量衰退进行抗争,他们坚持要求供应商更换不合格产品,并且由工厂承担相应费用。精明的供应商在回应这种要求时会威胁终止供货关系,或者提高价格。这时,进口商可能会说他们将更换供应商,但供应商明白,这只是一句空话。

  在全球采购的大背景下,进口商要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并且将其培养到满足要求为止,需要很长的时间,同时也要花费很大的成本,所以他们会将自己的供应商保密。进口商最不愿发生的是竞争对手了解到任何自己供应链的优势资源。因此,即使出现任何因为生产中的欺骗行为而导致的声誉问题,工厂基本不用承担代价。当生产商被隐蔽起来时,“无形的手”就无法起到作用。

  “质量渐变”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采购商不断追逐低价格。进口商一般会寻找价格最低的供应商,因此报价低但在质量上采取捷径的供应商就会取胜。而那些报价较高,但产品质量也相对更高的诚实供应商会输掉这场竞争。很明显,这是一种短期博弈行为,不管是供应商还是采购商,博弈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而受伤最大的还是供应商。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许多企业在全球采购链中更多扮演着供货商的角色,因而更容易遭受指责,也更容易成为失败者,“中国制造”近期所面临的问题,或多或少便与国内部分企业的“质量渐变”行为有关,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质量渐变”并非只是供应商的问题,采购商同样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各国政府必须发挥“有形之手”的力量,除了加强各自国内市场的监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在全球市场形成一种统一而有力的第三方力量,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而那种在发生与质量有关的国际贸易纠纷时各自推卸责任、互相指责,甚至展开贸易战的做法,显然谈不上明智,于各自国内市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害的。

胡立彪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