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偏重组装 产业布局散规模小 缺乏核心技术 我国液晶产业亟待加快整合步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 07:19 中国质量新闻网

  日前,中国光电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孙政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徐端颐等专家指出,海外企业目前在我国大陆设立的液晶工厂偏重于组装,技术、人才及集聚度不高,我国要在这一新兴信息产业领域获得话语权,必须加快整合,联合做大。

  目前,国内液晶产业布局散、规模小、缺乏核心技术,在与上游供应商的价格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不仅导致产业自身难以实现突破,也令下游产业的技术本土化、利润本土化难以为继。高速发展的中国液晶产业,由于自身先天不足,面临再次沦为海外企业打工者的危险。

  薄膜晶体管

液晶显示面板(TFT-LCD)是液晶产业链的主导环节,产品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视、PDA等。京东方、上广电、昆山龙腾是我国仅有的三家TFT-LCD五代生产商。其中,京东方和上广电各有两条月产3万片的5代生产线,昆山龙腾光电有一条月产4万片的生产线。去年开始,信息产业部就积极推动国内生产厂商京东方、上广电、昆山龙腾三家企业联合成立“中国光电”,并签署了框架性协议。但由于种种原因,合作进展缓慢。

  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国和消费市场。预计到2009年,我国

液晶电视市场需求将超过传统彩色显像管电视。一旦本土企业不能掌握液晶产业话语权,DVD专利费的产业悲剧又将重演。目前,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的液晶面板产量居世界前三,这些地区都严格控制项目和技术、人才输出。我国大陆液晶面板98%依赖进口,加快发展自主
知识产权
的TFT-LCD已成当务之急。

  记者采访专家发现,联合将至少产生三大“聚合”效应。

  一是通过联合采购降低成本。据测算,三家企业整合将大大增强对上游供货商的谈判能力,仅采购成本就可节省4%约8亿元,毛利可提升4.9%,近10亿元。

  二是集中科研力量、技术共享,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开发。目前,三家企业初步形成了独立技术研发平台,但技术瓶颈依然明显。业内人士透露,上广电5代线的技术和专利全部从NEC引进,技术上高度依赖日籍工程师,受制于人的格局非常明显。

  三是增强对上下游企业的吸聚力,打造完整产业链。据介绍,TFT-LCD面板的原料组件包括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模组、驱动IC等,我国基本依赖进口,仅搬运成本就非常高。目前,京东方和昆山龙腾都有了配套的彩色滤光片生产线,LG化学已经在北京建立偏光片生产线为京东方供货。

  除玻璃基板外,TFT-LCD上游组配件的核心技术基本上集中垄断在日本企业手中,我国液晶企业原材料进口成本占比高达50%以上。为了打压新兴企业,日本夏普、韩国三星、LG等厂商大幅压低价格,使国内企业亏损加剧。

  中国光电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孙政民说,5代线的高利润时代已经过去,日韩企业已经开始上马10代线。中国企业不能陷入引进-追赶-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必须加大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自主研发,尤其要摆脱上游依赖。

  “要打破国际垄断,联合做强是大势所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徐端颐说,“比如‘中国光电’,由于三家企业分别是日、韩、台湾背景,三地也可能各有利益诉求。政府扶持时要使‘软劲’、‘巧劲’,用利益纽带推动三家整合。可以通过对技术创新、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实施奖励、增加投入等方式,扶持优势企业做强做大,最终以企业意志实现联合重组,打造中国光电航母。”

姚玉洁 蔡国兆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