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白领也有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 08:00 解放日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了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该标准共分七档,以人民币为单位。在这份所谓白领“鉴定表”中,笔者注意到,香港白领的月工资最高,为18500元,而北京、上海、深圳和温州则处于第二档,其中上海白领的“门槛工资”为每月5350元。

  以具体的工资数值来确定某人是否具备白领资质,这样的统计本身是否有其科学性,笔者不得而知。据称,该项标准包括了各城市物价水平、居住成本、交通成本、城市现代化等诸多方面因素,同时考虑到了外地务工者在城市居住的不易。然而,笔者以为,“白领”一词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维度的解释,它既是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通称,同时又代表着一定的价值指向。所谓白领,不仅仅是穿着整齐,衣领洁白,他们还崇尚自由、快乐和平等,有选择地、独立自主地接受外来信息;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做事目的直接;追逐时尚,但不照单全收。一句话,自我、享乐、现实、高雅是现代白领的几张脸谱,这样的阶层定位涉及到更为复杂的精神内涵,而不仅仅是腰包几何就能决定的。

  标准出台后,引发社会广泛争议,很多人认为某地的数值偏高了,或者偏低了,但笔者以为这不是问题的根本。即使是再权威的标准,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这样的数字,对待这样的“门槛”。如果数字成为一种标杆,导致很多人急不可耐地对号入座。挤进白领圈的人暗自窃喜,没有“入围”的则拿着工资条自叹落伍,乃至心态失衡、意兴阑珊,从此以后眼睛光盯着别人,屁股坐不住位子,那这样的标准公布不仅无益于社会,反而可能会给社会情绪浮躁添加些许助剂。

  其实,对社会来说,不管是白领、金领、蓝领,还是灰领,岗位或许不同,薪酬或许有异,但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而一个开放、平等、有序的社会更欢迎“草根英雄”的出现。对个人而言,任何时候,以绝对收入给自己贴“标签”都是不可取的人生态度,所谓收入越高,“幸福指数”越低,此之谓也。而对社会权威部门来说,更关注一些诸如就业、医疗、入学等实际的民生标准,通过权威的分析、科学的论证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也许才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