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失落的诗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4日 22:05 中国经济时报

  ■流沙

  偶翻残破的家谱,第一册上载有数十篇诗文,均以老家四周景物为赋咏,极尽诗情画意。

  一位名叫“远山”的先祖,似有诗家风范,用词遣句有唐宋之风。我一篇篇地读,那些个耳熟能详的地名出现在诗词中,让人一惊一乍的。我读一篇,就叹息几声。最后引得父亲过来,看着诗文中的地名,亦是奇怪万分。

  远山生辰大约在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了。200多年前的老家,祖居于此的诗人曾这样充满爱意地歌颂过它,这普普通通一座小山、一棵古树,一汪清泉,都留下了恣意汪洋的文字。

  我先是觉其怪,后又不觉感叹。

  先人如此热爱家乡,太多的诗情倾注于山水之间,而经200余载后,却少有文字记载,不知后人缺乏的是诗情,还是心情。

  中国画坛上素有“一代梅师”之称的九畴先生与我同村,且我尊他堂祖父。九畴先生今年九十有三,仍然耳聪目明。前些日见九畴老人的一段回忆录,提及老家的为书香门第,代代有人才出,且都为文人,赋词作曲弄画者多。当时就想,为何我只看到200多年前远山先祖的诗文,却不见远山之后先人的片言只语。大概岁月的长河流入晚清之后,动荡不安的局势让人没有了作诗的心情,更不要提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后来的军阀混战了。自从中国出现白话文之后,这样的古典情怀大概早已不再了。

  俗话说:故土情深。从内心去考量,我也是难舍故土的,但我却不敢说我热爱故土,这里山山水水太平常,无论如何也入不了我的文章之中。但200多年前一个古人,这样把故乡诗化了,成了一个类似于世外桃源的去处。

  这个世界惟一不能缺少的是国王和诗人。这话我是相信的,照我的理解,没了国王,哪来秩序。没了诗人,哪来梦想和心灵上的平静。

  在那个读家谱的晚上,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在现代文明强大驱动力下,我们如何守住最后的一份诗情,最后的一份心灵净土,就像我的远山先祖一样,蜗居一个穷乡僻壤,把那些普普通通的风物诗化再诗化,在自己的心中构建起一座快乐逍遥的自由王国。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