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察GDP的两个视角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 02:09 新京报
■ 一家之言 “今年9省市GDP超万亿,辽宁、四川跻身万亿GDP俱乐部,预计今年中国的GDP可能突破23万亿元,将与德国的水平相当”(11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又近岁末,中国的GDP数字又是全线飘红。 其实,GDP无非是一个统计数字而已,观察中国的GDP应该参考哪些因素呢?我以为至少应该有这样两个视角: 其一是分配。这么多的GDP,在社会各阶层,各系统之间,究竟应该如何分配才妥当呢?经济学家仲大军做了一个调查,他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工资收入一般都占GDP的60%左右,而中国则仅占15%左右。 实际上,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的最大秘诀,莫不在于工资的快速增长。比如日本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其工资的成长速度比美国快70%,到1980年就已经与美国持平,这一段路程大概用了30年时间;而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也高速增长了近30年,工资却仍然只有美国的1/20、日本的1/24。在制造业,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甚至比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快速增长的印度还要低10%。 其二是代价。GDP又是超万亿,又是超德国,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如何?年底算一算账,究竟是赚了?是赔了?还是不赔不赚? 有这样一组数字:上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把我国每年因环境问题造成的损失评估为GDP的5%至7%,去年则已经到了10%。因此,中国GDP的实际增长要减少2至3个百分点。最新的专家评估则是,有些省份以高能耗高污染为发展模式,其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最高可达10%,扣除治污成本,实际GDP很可能就是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环境的破坏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中国每年有75万人因污染(主要是大城市的空气污染)而早亡。中国近60%的城市人口居住城市的空气污染水平至少是美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水平的5倍。(8月27日人民网)。 从这两个视角来看,则GDP的快速增长带给我们的感受,就不完全是喜悦了。至少对笔者来说,每当看到GDP快速增长的报道时,我产生的感觉与其说是自豪感、成就感,不如说是紧迫感———落实科学发展观已经刻不容缓。 □郭松民(北京 职员)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