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海归”群体筑起 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 06:33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国内第一个单克隆抗体疫苗、国内第一个将纳米技术与药物研发相结合的全新药品、国内第一个公有私营的公共医药生物研发平台、亚洲最大生物医药大动物实验室……一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南京高新区崛起,这个产业集群的“灵魂人物”是50多名海归。

  早在几年前,江苏南京高新区管委会的领导们就看准了药物研发外包这个极具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并把生物工程与医药作为园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2001年9月,南京高新区建立了占地66.67公顷的南京地区医药与生物工程领域技术创新基地——医药与生物工程科技园,园内有按照国家医药管理GMP标准建设、面积达1. 3万平方米的医药生物孵化器。该孵化器可以为从事医药与生物工程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企业提供各种设施和良好环境。

  近年来,南京高新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海归人才到园区创业,同时,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投资、担保等多种方式扶持园区企业发展。短短3年间,南京高新区就成功引来何青、彭早元、刘丹、高强等50多名海归,催生出凯瑞尔、川博、鼎业百泰、小鼠资源库等11家医药生物外包企业。

  陈礼勤是南京高新区与南京工业大学共同创办的“三创载体”首批聘任的6名海内外领军人才之一。“三创载体”这个平台,给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南京工业大学教授的职位,还给他们提供了实验室等工作场所以及用于科研启动及购买实验仪器设备的数百万元专项资金。

  川博公司是美籍华人彭早元博士在3年前创办的,落户在南京高新区

留学人员创业园的生物医药园内。经过3年的研发,川博20多人的博士、硕士团队目前已成功地构建了开发抗磷酸化蛋白抗体的技术平台,开发出17种细胞信号通路中的638种抗磷酸化蛋白抗体,其中73种是国际上首次开发成功的抗体产品,产品已销往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年产值达到1.25亿元。川博公司与南京高新区科技创业中心联合建立了南京国际抗体工程研究中心,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即抗体药物研究提供了国际合作平台,该公司还计划3年内在国外上市。(杜 林)

佚 名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