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月月无车日”是对“无车日”意义的歪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又爱又恨”才使它成为一个难题,也才有一个“无车日”要人们思考如何面对这个难题。只“恨”不“爱”也就不成为难题了。

  ■翟春阳

  10月27日,昆明市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无车日”;下个月的24日(当月最后一个周六),则是昆明市的第三个“无车日”……以次类推,昆明市月月都有无车日。此举引发争议,有市民指其“作秀”,更有市民质疑:“养路费交了整整一年,却规定有12天不能开车上路,多余的钱是不是该退还?”

  该不该退钱,并非“月月无车日”才产生的新问题,因为即使一年只有一个“无车日”,甚至没有一个“无车日”,也还是存在该不该退钱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法则是“费改税(

燃油税)”。这一点,毋庸赘言。

  本文要关注的是另外一个问题:究竟该如何看待“无车日”的意义?

  据报道,在9月22日的那个“无车日”,昆明市环境监测部门监测到:昆明与汽车尾气排放相关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明显下降,其中碳氢化合物下降55.9%,二氧化氮下降45.1%;噪音下降约2.6个分贝;车辆数约少了41%。这“让昆明市政府看到了希望”,于是才有了“月月无车日”。显然,昆明市已将“无车日”当成了一种“手段”、一个“途径”,用以减少污染、纾解交通。

  以“无车”来解决现代城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这个大问题?这未免太荒唐了,就如让人类不吃饭来解决粮食问题一样荒唐。

  固然,“无车日”那一天,城市的天空确实较往日明净,城市的道路确实较往日通畅,但“无车日”的意义绝非仅在于验证“无车”本身的效果,而更主要在于,透过“无车日”予人们一种启示,或者说思路与理念: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给行人、自行车(包括

电动自行车)更多路权,通过各种政策限制汽车上路数量,是解决现代城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那么又该如何将“无车日”付之“实践”呢?真正的实践是实践它所揭示的思路与理念,而绝非像一些评论所呼吁的,“但愿天天都是无车日”。

  “月月无车日”、“天天无车日”,抛开其偏离实践不提,其“提醒”、“警示”的意义也极可能走向反面——“年年讲”也就够了,“月月讲”、“天天讲”则会使“警示”的意义递减,甚至变得让人反感起来,并由反感到反对,昆明市民对“月月无车日”的反应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而理性而言,问题的实质倒不在你“月月讲”、“天天讲”,而在你讲的同时做了什么。

  “无车日”的意义也绝非在于“反汽车”。人们应该确信,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趋势,是“进步”的而非“倒退”的,汽车,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汽车确实给这个世界制造了越来越多的麻烦,但它何以制造了那么多麻烦呢?无非是因为人们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大,以致它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又证明它确实是一个可以给人类带来便捷、快乐、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一个让人类“又爱又恨”的东西。“又爱又恨”才使它成为一个难题,也才有一个“无车日”要人们思考如何面对这个难题。只“恨”不“爱”也就不成为难题了。

  “无车”或者对汽车实行严厉的限制(如上海实行的限制挂牌),固然“解恨”,然而也同时伤害了人们与“恨”相对的另一种情感——对汽车的“爱”。再者,将城市交通的效率最大化固然重要,但在“交通的效率”之外,人们还一定有其他的或者说更重要的“效率”需求,比如舒适的效率、快乐的效率。“月月无车日”甚至“天天无车日”,是“攻其一点,不计其余”的做法,它们眼里只有“交通的效率”,而似乎忘了:“交通的效率”最终是为了什么呢?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