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航天发烧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8日 00:42 中国经营报
10月24日清晨6时,在四川西昌城外60公里外的西昌卫星发射点附近,沿着安宁河,躲藏在树林里的记者和航天发烧友早已开始为最佳的观测角度紧张准备。一位天津发烧友高先生欣喜若狂地称,他使用了当地一个村民的私人导游,从西昌来回车辆包车并被引导到最佳的观测地形——距离发射塔只有2公里,他才花了600元。 在登月楼万人签名横幅旁边,一位风尘仆仆的北京游客,激情万分地拿着手上的圆尺四处征集签名,圆尺上写有“嫦娥一号”字样,表达中国人团结一心,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登月梦想之情。200多个游客已经在圆尺的刻度上签名表达对中国“嫦娥计划”的支持。 而在游客们买票得来的距发射塔4公里外的牛头山观测台上,人声鼎沸。经验丰富的摄影老记和发烧友各自在争夺合适位置。3个多小时的等待中,众发烧友啃着带来的干粮,神采奕奕地摆弄着手上的望远镜、摄影机,密切关注着发射塔。 来自深圳市中海方圆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树茂正痴迷地欣赏着他刚买来的十个航天首日封,其中包括一个价值120元的“嫦娥一号”发射的首日封。 “我就是发自内心喜欢,家里堆满了航天模型,我要争取见证每段重要的历史。”张树茂告诉记者,一听说这次可以现场观看火箭发射,他马上抛开了公司的一切事务,订票赶了过来。“神五、神六发射,我都赶去现场观看了。”张树茂心情激动地说。 在张树茂身边的是从北京赶过来看嫦娥奔月的三口之家,这一趟花费近7000元,当教师的妈妈毫不犹豫地要带儿子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小家伙告诉记者,他已经接受了四家媒体的采访,俨然一个航天小明星。 18时05分,火箭准时发射。桔黄色的火焰喷射,山头强烈的震撼感传来,现场的每个人的心也都在颤。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几个湖北来的大学生拿出一面五星红旗,高高举起忘情高喊:“祖国万岁,祖国万岁!”他们的行动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一同随着他们高呼起来,“祖国万岁”的声音响彻整个山谷。 张树茂兴奋得像个小孩子一样四处跳,他蹿到了鞭炮阵阵的庆祝发射成功的大屏幕旁边,又蹿到另外一边,逢人就嚷:“发射成功了!” 从沈阳赶过来的某投资公司的牟凯则被人群包围,因为他自带的摄影机拍摄得格外清晰。张树茂就一直追着他看了四遍发射全过程。“我觉得来看现场非常值得,钱可再挣,机会错过就没了。” 牟凯这样对记者说。 牟凯曾经是个飞行兵,尽管工作非常忙碌,但也会挤出业余时间来看能看到的军事航天知识。当他在网上浏览“嫦娥一号”信息时,偶然了解到可以现场观测时,他毫不犹豫地当即和旅游公司取得联系,发传真、汇款。“我太幸运了,上午刚报名,下午就截止报名了。”牟凯回忆起来不无庆幸。 因为买不到从沈阳直飞成都的机票,执著的他,整整坐了52个小时的火车到了成都,到了成都再四处找黄牛党高价买了火车硬坐票,又坐了整整10个小时火车才到西昌。“这么千里迢迢,就是因为我喜欢。”牟凯说自己有航天情结。 在赶到牛头山观测平台的间隙,牟凯匆匆跑到航天纪念品专柜,买了全套的纪念册和一个卫星及火箭配组的模型,花去近千元,这是他月工资的三分之一,但牟凯却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在纪念品专柜留恋得太久,他赶到牛头山观测台时,距发射时间已经只有5分钟。警卫不放行,他用“我曾经是个飞行兵”的恳求最终打动警卫冲上了牛头山,靠着军人的敏锐,还抢到了前排的最佳位置。 牟凯随身携带的摄影机,花了他近6000块钱,他直言为了航天爱好,这点儿投资算是小的了。 发射近一个小时后,人群慢慢散去,发烧友张树茂匆匆告别记者,他还要赶去淘点儿纪念品,并打算借助天文望远镜继续欣赏“嫦娥一号”。 西昌市旅游局副局长陈乐算了一笔账:不包括旅游门票和机票、火车票等,仅吃饭、住宿、购物这几项,如果按照每人消费1000元计算,此次“嫦娥一号”发射,当地旅游经济至少收入3000万元。 执著的发烧友们在其中功不可没。 中国经营报记者:张文杰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不支持Flash
|